第四百三十一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感謝使用者朱的打賞!
“快!”
對於如何平定因越人進攻引發的楚地叛亂,蒙恬只說了一個字。
嬴政微微沉思,同意了蒙恬的提議。
按原來的計劃,嬴政打算調地方郡兵平叛,現在得重新安排平叛的大軍了。
宴會結束,蒙恬在宦官引領下,來到嬴政的書房。
“蒙恬,這樣看來,派刺客前來刺殺我的主謀,正是楚人無疑。”
咸陽剛剛發生刺殺事件,隨後就接到楚地叛亂的訊息,任誰都會將兩件事聯絡起來考慮。
“山東六國,楚地廣大,物資充足,人口眾多。秦國攻滅楚國,只有楚國的人心最為不服。”蒙恬心裡很清楚楚國的潛力,“為今之計,當派遣關中大軍,出武關,下南郡,前往楚地平叛。”
“從關中派軍,愛卿不僅僅只是想平叛吧?”
烏合之眾的叛軍,嬴政從來沒有放在眼裡。
“臣想用大軍,徹底震懾楚地人心。另外,派去平叛的大軍,可以在當地授田,長期坐鎮楚地。”
“長期坐鎮楚地?”
“不錯,在當地選擇戰略要地,重新築城,安置前去平叛的秦人。既能解決大軍的土地田宅,又能監視當地,震懾楚人。”
蒙恬伸出手指,指著黔中郡南邊的一處地方,也就是後世的銅仁。這裡存在著一座大銅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完全可以形成一座超過二十萬人的城市。
遷徙到當地築城,這是羅馬人採用的方法。秦國的關中,經過百年開發,軍功貴族崛起,土地早已不足。
統一天下後,秦國陸陸續續的從關中遷出人口,可惜安置得不集中,沒有足夠的武力守衛。等到叛軍蜂擁而起的時候,這些人根本沒有力量保護自己,更別說配合政府軍平叛。
“以你看來,如此重任,當由何人主持?”
蒙恬貴為武威侯,身在咸陽,本身屬於戰略武器一般的人物。小小的叛亂,自然不能由蒙恬親自出面。
在嬴政的計劃裡,蒙恬應該坐鎮北邊,籌備對匈奴的作戰。
楚地距離咸陽超過兩千裡,威脅不到秦國國都。匈奴則不一樣,只要突破長城,千里沃野的關中,任由匈奴騎兵馳騁,不過一日,就能進抵咸陽城下。
蒙恬坐直身子,皺著眉頭,仔細的想了想。
嬴政的文化,可不是簡單的問話,而是讓蒙恬舉薦領兵的將領。
在秦國,舉薦是一件非常莊重的大事。受舉薦的人,若是犯了律令,舉薦的人,同樣會受到處罰。
應侯范雎,陷害白起,導致秦軍沒能及時攻下邯鄲,相位仍然安然無恙。後來,他舉薦的鄭安平戰敗投降趙國,王稽棄守河東,受到連累,才受到徹底清算。
這樣的制度下,舉薦人舉薦的人,要麼自身能力很強,足以任事;要麼則是舉薦人非常信任的人選。
“臣以為,任囂足以勝任。”
“任囂?”
嬴政一愣,他沒有想到,嬴政會推薦這麼一個籍籍無名的將領。
任囂曾為函谷關守將,數次上書要求去前線。到楚地後,負責蒙恬麾下的樓船士,只是一個水師裨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