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半兩(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廷可將收繳的兵器,集中熔鍊,鑄造錢幣,以公平的價值,向天下黔首行兌換之策。”
以官府鑄造的新錢,換取黔首手中的舊錢,這是蒙恬想到的最穩妥的措施。
後世的征服,改革幣制,廢除舊的幣制,均是如此施行。
老百姓手中持有的舊錢,不會完全淪為廢止,有效減輕百姓心中的怨氣。
“新舊錢兌換,得重新鑄造海量的金錢,耗費大量的青銅。換回來的舊錢,又得重新熔鍊。花這麼多的時間,實在太過繁瑣。”少府陳馳出言反對道。
秦國鑄錢,由少府管著。修建皇陵,擴建咸陽的宮殿群,牽扯了少府太多的人力物力,再行鑄錢之策,擴建咸陽的鑄幣坊,陳馳真不願沾上如此麻煩的事。
“收繳上來的六國兵器,尺寸、形制跟秦軍的不一樣,不能封入武庫。處理六國兵器,無非是熔鍊一途。銷燬六國兵器,鑄造錢幣,不過換一種方式而已。”
秦國剛剛平定天下,就開始收繳天下兵器,眼下咸陽的倉庫,堆滿了六國的各式兵器。與其等著方士勸說嬴政,鑄造中看不中用的高大金人,還不如拿來鑄錢。
戰國時期,列國並存,商賈之人,貨殖天下,對錢幣的需求很高。各國鑄錢的數量相當巨大,直到宋代,中國鑄錢的數量,才算超過戰國時期。
錢幣既多,黔首家中,或多或少持有六國的舊錢幣。斷然廢除,不給一定的補償,不得罪山東六國的黔首才怪。
“熔鍊兵器,秦國擁有足夠的人手。鑄錢則不一樣,需要打造錢範,徵募匠人,擴建鑄錢的作坊。少府沒有足夠的人手應對此事。”
陳馳的態度很明確,鑄錢的事,少府不想管。
“臣寒微時,曾遊歷魏地、趙地。魏地居天下之中,東連齊,西近秦,往來商賈不絕。趙人不喜生產,專事工商,商人豪富之家眾多。這些人家中存錢無數,廢除舊錢後,不給他們一定的補償,恐其為亂。”
姚賈躊躇半晌,站出來反駁李斯的提議。
姚賈入秦多年,手中沒有持有多少魏國錢幣。只是姚賈富貴後,魏國來的商人,多有資助。廢除舊錢,極大的損害魏地商人的利益,姚賈多少還是念著魏地的舊人情。
李斯抬起頭來,詫異的望著姚賈,他沒有想到,一向與他就好的姚賈,竟然也反對廢除舊錢之策。
“臣以為廢除舊錢,勢在必行。商賈之人,不事生產,於農無異。商君之法,重農抑商,可行於六國舊地。”
李斯出自上蔡小吏,家中無人經商,對於商賈之人,心中實在沒有好感。
“商路不通,貨物斷絕。士農工商,四民各司其業,天下安定。如今天下初定,當安定黔首,使農勤農,商轉商。六國遺民,心懷異志,斷然廢除舊錢,使舊錢私下流通,落入心懷不軌的遺民手裡,則再難以回收。”
蒙恬平定楚地,雖然大肆提拔豆、犀等投降的楚人,但楚南公逃入越人部落,不少楚人仍然心心念念盼望著復國。粗暴的廢除楚國的蟻鼻錢,不給任何補償,楚人不會使用,則會偷偷留藏在家。
歷史上,楚人收藏大量的蟻鼻錢。項梁起兵後,得到楚地舊貴族的支援,蟻鼻錢頓時解決了楚軍的軍餉問題。
馬上治天下,卻不能馬上安天下。
商鞅變法百年來,秦人習慣尊從律令。嬴政下令,命百姓上繳家中存放的錢幣,秦人出於畏懼秦律的懲罰,不敢有所欺瞞。六國黔首則不一樣,沒有舉報違法犯罪的習慣,反而還會互相包庇。
秦國廢除舊錢的政策,只會在表面上推行,不能深入鄉里。強制推行,遇到的更多是無聲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