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分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帝稱號已定,新任丞相順利履職。
咸陽城內,所有人的目光,紛紛彙集到即將開展的議功封賞。
留在咸陽的軍中眾將,每天起來,不時打量咸陽宮的方向,翹首以盼。
王翦以年老體弱,逗弄孫兒為由,乘車回了頻陽。
沒有王翦的坐鎮,秦軍將領的膽子,大了許多。
“王老將軍,一個徹侯。小王將軍,一個徹侯。一門雙侯,真是令人羨慕。”
咸陽郊外,送別王翦的車駕,羌瘣回到馬車上,神色充滿嚮往。
“如果是在周代,以王老將軍的功勞,封王也不是沒有可能。”
楊端和撫摸著花白的鬍鬚,有些遺憾。
齊國的開國之祖呂公望,本為羌人,與周王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憑著輔助西周攻滅商朝的功勞,成功封到齊國,鼎定齊國近千年的國運。
“封王有什麼好的,平白引得陛下的猜忌。”
老將辛勝坐在一旁,不以為然。
“封王有什麼不好?”楊端和怒道,“王老將軍封王,我等都能受封徹侯。”
王翦麾下的幾個裨將,跟隨王翦征戰多年,平生只服王翦,相互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那麼和睦。
下屬太過和睦抱團,對任何領導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哼,你這讓老將軍的屁股,坐在火爐上烤。”辛勝回道。
“封賞還沒下來呢,你們在那裡爭什麼爭。”羌瘣在一旁笑道,“眼下右丞相、宗正、主爵中尉正在議定封賞,我等還是低調一點,免得讓人以為我等猴急。”
歷朝歷代,開國之功,議定起來,總不會一番豐順。
我的功勞多少,你的功勞多少,他的功勞多少。每個將領,總想要去爭一爭。
功勞的大小,直接關係爵位的高地,土地田宅僕人的多少,由不得人不去爭。
秦國兼併天下,跟後世的改朝換代不同。統帥秦國的將軍,源自秦國的軍功爵體系,出身軍功貴族,原本享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即便爭功勞,也不會顯得赤裸裸的粗魯。
劉邦建立漢朝後,麾下的將領爭功勞,當著劉邦都能拔劍相向。
這樣的場面,在咸陽是不可能出現的。
“說到猴急,你們說,王老將軍不急,可為何蒙恬也那麼沉得住氣?”
楊端和不再與辛勝糾纏,轉移了話題:“當年,攻打趙國的時候,蒙恬還在我帳下聽命。沒想到,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子,爵位反而走到我前面去了。”
說起蒙恬,楊端和滿臉的不服氣。
“那小子運氣好。楚人本來就不經打,才讓他順利攻滅楚國。”
羌瘣與蒙恬接觸不多,自然不會為蒙恬說什麼好話。
李信與王翦的爭論,流傳很廣,世人都讚歎李信的豪氣。認為若不是昌平君叛亂,李信受襲身死,李信必然能以二十萬兵力,成功滅楚。
李信戰死,如果沒有蒙恬穩住戰線,可以預見,嬴政肯定會請王翦出山。
王翦領兵伐楚,他們這些舊將,還愁沒有立功的機會嗎?
羌瘣認為,蒙恬搶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功勞。
“蒙恬這小子,還是有點本事的。”
辛勝跟楊端和處得不好,楊端和不同意的,辛勝一定會想辦法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