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楚軍徵糧(第1/2頁)
章節報錯
“將軍,剛剛從楚軍營地傳來訊息,楚軍開始派人向陳郡的黔首徵集軍糧。”
荊蘇舉著手裡的一小片竹簡,滿臉興奮。
“看來李必的騷擾有了成效。”
蒙恬接過竹簡,掃了一眼上面的情報。
話不多,只有寥寥幾個陰符,蒙恬一看就明白了上面的內容。
楚軍乏糧,項燕決定就近徵糧,因糧於敵。
在秦人看來,項燕是因糧於敵,但楚軍一方卻認為,陳郡原本就屬於楚國的地盤。這裡的黔首貢獻糧食,支援楚軍作戰,跟楚國國內征伐徭役沒有什麼區別。
秦國重農,陳郡的土壤肥力不差。接受秦國規範話的農業經驗,這裡糧食的畝產,比起江東之地來,足足高了近一倍。
“熊啟駐在陳郢的時候,徵集了一次糧食,黔首家的存糧不多。”
秦國官府徵糧,有專門的倉律規定。秦國官員辦事的效率很高,今天的糧食早已徵集完畢。
“項燕的四十萬大軍,每日消耗可不是小數目。要想維持楚軍每日消耗,單單依靠陳郡,肯定不夠,除非······”
“除非項燕飲鴆止渴,強行徵集黔首家中的餘糧。”
荊蘇眼睛一亮,對蒙恬的計劃,有了更多的明悟。
“不錯,只要項燕徵糧超過陳郡黔首的承受能力,楚軍與陳郡黔首隻見,勢必會產生裂痕。”蒙恬點頭說道,“等陳郡黔首發現,他們朝夕相盼的楚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就會徹底熄滅對楚國的幻想。”
早在領軍伐楚之前,蒙恬派到陳郡等地的暗鷹,接受蒙恬的命令,調查收集故楚之地的風俗習慣、民心向背。
真正的情報,遠遠不是表面上的城池防守,兵力武器數量多少那麼簡單。一個地方的人民性情,地方習俗,有時候更加關係到能否獲得當地人的幫助。
陳郡的黔首,懷念楚國,主要是基於遵循過去生活習慣的心理。適應秦國新制度的不愉快,導致人們盲目的懷念過去的制度,而選擇性的遺忘舊制度中的缺陷。
跟秦國比起來,活在楚國的底層黔首,不管再怎麼努力,要想出現布衣將相,絕對沒有可能。
李斯學業有成之後,選擇投奔秦國,除了認識到秦國的潛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在楚國看不到希望。小吏出身的李斯,沒有貴族血統,擠得頭破血流,也無法進入楚王的核心圈子。
“傳令給李必,告訴他,他的任務,不是攻陷城池、殲滅楚軍,而是給我毀掉楚軍的糧食。”蒙恬提筆寫下一道命令,交在荊蘇的手中,“要讓楚軍運到大營的糧食,越少越好。”
荊蘇拿著命令,離開蒙恬的指揮所,前去想辦法把命令送到李必手中。
望著荊蘇離去的背影,蒙恬的嘴角,露出了一抹無奈的苦笑。
後世的詞人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說的確實是至理名言。
秦楚大戰,陳郡的黔首們,不會遭受後世那樣的慘烈兵災,日子也絕對不會輕鬆。
秦國攻滅六國,沒有動輒屠城的習慣。只是蒙恬派人四處滅殺楚軍的運糧隊,楚軍沒有糧食,只能打主意到陳郡黔首的頭上。
“我只派人毀燒楚軍的糧食,沒有與陳郡黔首當面打交道,這個惡人,就由楚軍去扮演好了。至於陳郡黔首受的苦,也算是開門揖盜的懲罰吧······”
蒙恬提刀上馬,出了指揮大營,開始例行巡視陳郢的防線。
城內,剛剛下過一場秋雨,空氣中透著清新的雨水氣息。
呼——
蒙恬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胸中的濁氣,整個人變得更加清爽。
得益於陳郢充盈的府庫,陳郢的秦軍,紛紛穿上了秋衣。每日的伙食,準時供應,粟米飯結結實實,不會拿稀湯出來糊弄人。
吃得飽,穿得暖,秦軍計程車氣,每日間都在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