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齊王出降(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月末的時候,北風吹來,齊魯大地,呈現出一片蕭瑟肅殺之相。
秦軍圍著臨淄四個城門,佈置重重關口,不允許一切物資流入。
齊王建決定向秦軍投降,只是如何投降,雙方尚未談妥。
“齊人投降,當放下武器,封存府庫,等待我軍接收······”
臨淄西城門外,秦齊雙方談判代表,正在進行著第三輪談判。
秦國方面,以王賁為主、蒙恬為副,具體負責談判的文吏,則是隨軍的御史曲榮。
“投降之日,齊王當身穿素白衣服,披髮,赤腳,手牽白色山羊,親自出到臨淄城外,跪迎秦軍!”
曲榮面色高傲,不屑的盯著對面的齊國使者。
弱國無外交,做強國的使者,天生就有凌厲的氣勢。
“士可殺,不可辱,何況一國之君乎?”
齊國負責談判的正使田苞,聞言抬頭,挺著身子,面有慍色:“君辱臣死,吾等決不允許,齊王受此大辱。”
“齊王有好生之德,不願兩軍交戰,徒傷人命,故願歸降。秦國不能以恥辱加於齊人,否則,齊人深恨之。”
副使雍城大夫同樣據理力爭。
長期以來,齊人身居大國之位,祖上闊過很多年。五國伐齊,齊國衰落,但齊國的文化興盛,齊人的內心,常懷驕傲。
齊人的文化自信,可見一斑。
“哼,好生之德?”副將羌瘣口裡恥笑,“兩國交戰,兵強者勝之,敗者身死國滅,說那麼多幹什。”
羌瘣來自隴西,身上有羌人血統。羌人部落征戰,失敗的部落,男子受屠,女子收為奴隸。在羌瘣看來,羞辱失敗者,本就不是什麼事情。
齊國投降,前面的都好談,唯獨齊王牽羊出降,齊人死咬著不放。
蒙恬坐在軍帳右邊首位,眼觀鼻子,耳聽八方,時不時端起桌上的三角酒觴,細細品茗一番。
秦齊兩國,秦國位於西垂,齊國居於東海之濱。幾百年來,中間隔著三晉,雙方的血戰很少。
穰侯魏冉當政的時候,秦國曾時不時攻伐齊國。跟魏國、趙國比起來,相當於小打小鬧。
隔著韓趙魏,攻伐齊國,補給線長,兵力不能派太多。折騰來折騰去,沒能佔到多少便宜。
齊閔王時期,齊國、魏國等國合縱,匡章率軍攻破函谷關。齊軍軍勢不可謂不鼎盛,同樣沒能佔到秦國半寸土地。
秦國沒有把齊人打疼。
齊人仍然放不下面子。
“蒙將軍,大王以我二人為正副二使,主持齊國投降事宜,不知蒙將軍有何見解?”
眼看將到午時,雙方絲毫沒有相讓的意思,主位上的王賁,有些不悅。
秦國朝堂上,出身齊地的官員不少。咸陽來的諭旨很明確,不能在齊地造過多殺戮。
齊國富庶,破壞太多,還得出力建設,相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