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齊國長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次伐齊,按照計劃,當由伐楚大軍與小王將軍統領的伐燕大軍,互相配合而行。齊國仗著南邊有長城,派來的軍隊較少。我在想,我軍可否迅速攻破長城,突入齊國境內,趕在小王將軍之前,進抵臨淄城下?”
荊蘇展開齊國地圖,指著長城上的沂山關,又指著淄水邊上的臨淄城,目光急切間有所期待。
秦軍攻破沂山關,沿著淄水,快速奔襲,秦軍騎兵,不到三日,便可兵臨臨淄城下。
“這是你的想法,還是軍中將士的想法?”
蒙恬盯著桌上的地圖,沒有去看臨淄城,而是看著北邊的濟水一線。
攻伐遼東結束後,王賁回師薊城,率部修整。蒙恬攻滅楚國後,王賁率軍南下,準備攻齊,正在濟水一帶與齊國主力大軍對峙。
“大王發兵攻滅山東六國,現在就只剩下齊國。將士們爭先恐後,想要立功。”荊蘇老老實實回答道,“先前的計劃,我軍集結在長城一帶,吸引齊國軍力,以便小王將軍偷襲臨淄。這樣的功勞,平白給了伐燕大軍,將士們都有些不甘心。”
準備伐齊的秦軍將士,以為攻滅齊國後,再沒有獲取戰功的機會。他們不像蒙恬有先見之明,秦國征戰的腳步,不會隨著統一天下而終止。
“這樣看來,是我沒有考慮到麾下將士的心思。”
蒙恬收回目光,感到有些頭痛,不由得細細思量。
原本的歷史上,李信伐楚戰敗,王翦率軍六十萬捲土重來。等到王賁南下滅齊的時候,王翦自然沒有與自家兒子爭功的心思。
制定伐齊計劃的時候,蒙恬一心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大程度的減少秦軍的損失。北邊的王賁大軍,南邊的蒙恬大軍,形成鉗形攻勢,給齊國施加壓力,逼迫齊國派遣大軍與秦軍對峙。
等到臨淄空虛,再率領精銳秦軍突襲臨淄,控制齊王建,如此可不戰而全取整個齊國。
蒙恬讓甘羅回咸陽,與魏繚一合計,覺得非常可行。
此後,蒙恬率軍北上,大張旗鼓,進兵速度中規中矩,與蒙恬以前兵貴神速的用兵風格大相徑庭。
攻滅齊國,蒙恬給自己的定位是輔攻,主攻則留給王賁。王賁的伐燕大軍,只要渡過濟水,進抵臨淄,再沒有什麼障礙。當年樂毅伐齊,正是在濟水河畔殲滅齊國大軍,尾隨而下,順利攻佔齊國七十二城。
蒙恬已經立下攻滅楚國的功勞,就不想在滅齊之戰中大出風頭。他還年輕,比王賁還要年輕十五歲,以後征戰的機會還有很多。立功太多,國君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只會平白增加自身的危險處境。
荊蘇靜靜的坐在一旁,見蒙恬託著下巴,不住的思量,心裡有些打鼓。
秦軍之中,大致分為兩派。王氏父子及其部下,蒙家麾下將領,雙方走的並不近,甚至有些疏遠。眼下五大戰國已滅,只剩下最後一口肉齊國,雙方都想多搶些戰功。
荊蘇負責情報,接觸得多,懂得咸陽的考慮。王翦歸老頻陽,王賁年歲不算小,滅齊之後,不會再有領軍的機會。出於這樣的考慮,咸陽制定滅齊計劃的時候,才將攻取臨淄的功勞預定給了王賁。
這份道理,蒙恬曉得,荊蘇曉得,但軍營裡的將士,不懂得這個道理。而且,荊蘇還不能給秦軍將領解釋。
有些道理,心裡知道,說出來反而會引起更大的麻煩。
“現在齊軍主力佈防在濟水一帶,王賁想要渡河,壓力也很大。我軍此時攻入齊國,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