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除夕夜,給大家拜個年。祝大家豬年快樂!

山東南部的蘭陵縣,隸屬於臨沂,初建於春秋時期,初為魯國次室亭,公元前三百八十年為楚國春申君派兵佔領,設為蘭陵縣。

初設的蘭陵縣名聲不顯,如果不是一代大儒荀子擔任蘭陵令,在蘭陵辦學,蘭陵不會享有後世名城的地位。

荀子本是趙國人,遊歷諸國,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齊國為五國聯軍攻破,稷下學宮殘破,荀子不得不逃亡楚國。

荀子學問高深,春申君時常仰慕。在楚國的時候,荀子得到春申君資助,隱居於楚國徐縣。

春申君幫助楚考烈王登上楚國王位,擔任相國,遷都壽郢,楚國國勢富強。趁著齊國休養生息,奉行和平主義外交政策的當口,春申君派項燕率軍北上,一舉攻滅魯國。

老邁的荀子不願在壽郢為官,春申君保舉荀子擔任蘭陵令,任由荀子在蘭陵施展胸中所學。

八月下旬的一天,蘭陵城外,突然響起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放眼望去,遠方行來的連綿馬隊,激起沖天的煙塵,攝人心魄。

“這是怎麼回事?”

守城的縣卒,呆立在城頭,手中的銅劍,不自覺的調到了地上。他在蘭陵縣這麼多年,還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架勢。

當年楚國滅魯的時候,楚軍並沒有出現在蘭陵城下。蘭陵這樣微不足道的小城,不曾出於險要之地,不居通衢之地,哪裡有什麼軍事價值。

“好多的馬,俺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馬。”

一名縣卒睜大眼睛,眨了又眨,目光盯著城外壯碩的駿馬,暗地裡吞了一口唾液。

進入戰國之後,北方的燕國、東邊的趙國控制戰馬流通的渠道,嚴禁戰馬流入齊國。靠著齊國的魯國,很長時間,再沒能重現千乘之國的風采。現在的齊魯之地,一匹駿馬,差不多要五百金。

城外的戰馬,個頭高,很是神俊,略略一數,差不多有一千多匹。這樣算來,城外本來的馬隊,似乎不是馬隊,而是金錢組成的洪流。

待離得近了,只見奔來的騎士,身穿黑衣黑甲,隊中打著三面黑色大旗。中間一面是黑色龍旗,右邊旗幟上繡著一個大篆字,識字的人認得是個“秦”字。左邊的旗幟略小,上面書寫著一個“蒙”字。

“秦人來了,快快快,把準備好的旗幟打出來!”

蘭陵的縣卒很有經驗,十多年前,楚軍攻滅魯國的時候,他們換上楚國的旗幟,現在秦軍攻來,又果斷換上秦國的戰旗。

魯國作為周公的封國,曾經作為東方的重要諸侯國,協助平定管蔡之亂,地位崇高,國力不弱。只不過,後來齊國出了齊桓公和管仲,魯國就被齊國拉開了差距。

齊國沒落,晉國崛起,楚國北上爭奪霸權。夾在晉齊楚三個大國中間,魯國的處境,比鄭國好不了多少,時常遭受強國的蹂躪。

一來二去,魯國跟鄭國一樣,逐漸接受現實。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只能享受。晉國強大,魯國果斷跟晉國走在一起。晉國衰落,魯國隨即向齊國獻媚。

齊國破滅,楚國復強,乾脆投入楚國懷抱。

“籲——”

距離蘭陵一箭之地,蒙恬勒住戰馬,抬頭打量城頭上飄著的大旗,上面寫著一個嶄新的“秦”字,用的不是秦國通用的篆字,而是魯國沿習自周代的古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