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李洵(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大的樓船行在中央,小型的艨艟護衛兩邊,還有一些更小的船隻,遊弋在周圍,形成嚴密的陣型。
蒙恬粗略一算,出現在江面上的船隻,數量不下兩千。
前世的時候,蒙恬曾到艦隊參觀,見識大型戰艦佇列的雄偉。眼前的兩千艘戰船,數量雖多,噸位可就比不上鐵甲戰艦了。
蒙恬的態度淡然,他身後的屠雎、任囂則睜大了眼睛,半晌沒有回過神來。
秦軍蜀地的樓船士,幾乎傾巢出動,在長江上來了一個閱艦式。這一路行來,長江兩岸的楚人,見到這份氣勢,會徹底打消心中的小心思。
“對方打了旗語,問前面的船隊是否為伐楚主帥麾下。”
任囂回過神來,手搭在額頭,注意到了船上打出的旗語。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軍隊以金鼓旗幟作為指揮的號令工具,發展出一套旗語。水上作戰,稍不注意,戰船之間就會拉開距離,以旗語指揮,更加便利。
“打出我軍旗語,歡迎蜀地樓船士南下,相助我軍攻楚······”
歷陽水寨,蒙恬設宴招待統領樓船士的將領李洵。
“李將軍千里迢迢,從蜀地趕來,不辭勞苦,蒙恬心甚敬之。”
蒙恬舉起手裡的酒斛,遙遙相敬。
“蒙將軍以三十萬大軍,成功滅楚,年輕有為,前途無量,洵敬將軍一斛。”
李洵五十歲左右,精瘦的臉龐,一看就是水上的好手。
接到咸陽的旨意的後,李洵立即率軍沿江而下,路上幾乎沒有耽擱。楚軍成建制的力量,現在集中在江東,他們這一路走來,順利無比。
蜀地南下楚地的水路,早在司馬錯伐楚的時候,就摸索完畢。該怎麼避開礁石,規避湍急的水流,蜀地有經驗的樓船士,熟稔無比。
“蜀郡守冰曾主持修建湔堋,撫順閩江,從此蜀郡無旱澇災害,年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眾多,真正成為天府之國。以我看來,湔堋的功績,不下於鄭國渠。”
蒙恬舉起酒斛,笑著說道:“我率軍伐楚,沒有缺糧之虞,還得感謝李將軍先祖興修水利之功。”
“哈哈,沒想到蒙將軍這麼推崇先祖呢。”
李洵舉起酒斛,一飲而盡,非常高興。
李洵的祖上,乃是蜀郡守李冰。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湔堋,也就是後世稱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功勞甚大。只是湔堋位於蜀郡,遠離中原,名聲不顯,遠遠不及修成不到二十年的鄭國渠。
蒙氏一族,來自齊地,長期呆在關中,沒有到過蜀郡。蒙恬能自然的說出李冰的功績,絲毫沒有做作,推崇之意,很是真誠,這讓李洵對蒙恬的印象不錯。
年輕而沒有傲氣,這樣想著,李洵則收起了老將的矜持。
“戰功,可以顯耀於一時。造福黔首之功,則可以流傳萬世。蜀郡守的功績,當立祠紀念,代代祭祀。”
鄭國渠、都江堰,秦國修建的兩大水利工程。隨著時間的流逝,鄭國渠只剩下遺蹟,只有都江堰一直沿用到兩千多年後。只要都江堰在那裡,李冰的功勞,就能永遠流傳下去。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