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王安的命運(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實話,蒙恬一點也不關心韓王安的命運,他只是擔心張良會成為反秦復韓的抵抗分子而已。
這個時候,張良的才具尚未完全顯現出來,不過,從張良有限的談吐裡,蒙恬已經看到了張良的優秀潛質。這樣的人,一旦適逢合適的環境,總會掀起壯闊的波瀾。
為防患於未然,殺掉張良,這個想法剛剛冒出來,就被蒙恬掐滅了。
不過張良還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僅僅是他漢初三傑的名頭,就讓蒙恬起了愛才之心。
“故韓王安該如何處置,左更恬有何說法?”
見蒙恬沒有答話,熊啟心裡有些不悅,朝著蒙恬所在的方向,再次高聲詢問。
秦國國內,來自楚國的這支外戚力量,曾在宣太后時期取得了隆重的權勢,幾乎把持了秦國朝堂。秦昭襄王剝奪宣太后聽政的權力,驅逐魏冉後,咸陽的楚系勢力受到重創。
莊襄王異人繼承王位後,尊奉華陽太后,但卻謹慎的剝奪了楚國貴戚領兵的權力。眼下的秦國,領兵的將門世家,除了風頭正勁的王氏,便只有來自齊國的蒙氏。
咸陽城內留守的左右丞相,他們地位尊貴,位列百官之首,在軍中的影響卻微弱得如同一張白紙。
熊啟的話剛剛說完,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的轉移到了蒙恬的身上。嬴政微不可察的抬了抬眼皮,眼裡充滿了一絲好奇。
這個從小與他一起練劍的蒙恬,不知道會說出什麼話來。
“臣以為,韓趙魏三國欺辱晉室,得國不正,只要韓人能明白韓氏立國名不正,是否處死韓王安,也就無關緊要了。”
以前參加廷議的時候,有蒙武在身前擋著,蒙恬只要多聽多看學習經驗就好,突然讓他開口,當真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覺。
“臣的幕僚中,有一小說家謀,編排了‘三家分晉’的歌舞,正在潁川郡、邯鄲郡等地巡迴演奏,相信不久的將來,潁川郡、邯鄲郡等地的黔首,會忘了故趙、故韓,而習慣潁川人、邯鄲人的身份。”
蒙恬招募小說家的事,根本不是什麼秘密,只不過很多人抱著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這個時候的小說家,比農家還要不入流,在達官貴人的眼中,跟家裡豢養的倡優沒有什麼區別。
“我就不相信,一個不入流的小說家,編排些不知所謂的節目,就能讓韓趙兩地的黔首變得這麼健忘?”
衛尉樗裡矜沒有觀賞過蒙恬口裡所說的劇目,只是他作為正宗的老秦人,對商鞅極力禁止的遊手好閒之人,輕視不已。
不事生產,四處遊蕩,靠耍嘴皮子取悅主人歡心的小說家,一向入不了樗裡矜的法眼。
“健忘倒不至於,不過,動搖兩地黔首復國決心的作用,還是有作用的。”
中原大地,分裂了幾百上千年,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要想在短短十幾二十年內,讓人們習慣統一國家的局面,還真有些痴心妄想。蒙恬不指望僅僅透過謀的劇目,就能順利凝聚人心,只是從輿論上多做一點努力,總會有一些收穫。
就像有句話說的,不去嘗試一回,又怎麼知道不行呢。
“若要讓故韓故趙兩地的黔首,徹底忘懷滅亡的韓趙兩國,唯有時間的流逝才能做到。”
蒙恬的目光,掃過殿中的群臣,表現得無比莊重。有些話,他不能說得過重,希望能借著這個機會,給秦國君臣提個醒,滅國容易,收拾遺民的人心,任務卻是相當艱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