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燕國來客(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賓之禮乃是中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原為周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
相傳,周武王滅商後分封建國,天下有八百諸侯,周天子按其親疏遠近,分別賜給各諸侯不同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等。各諸侯國內,朝堂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或者“寡人”。
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
舉行九賓之禮,禮儀隆重,九位禮儀官員,從殿內向外依次排列,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
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雄,“九賓之禮”漸漸為諸侯所用,演變為諸侯國接見外來使節的一種最高社交禮節。
秦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九賓之禮,給了趙惠文王時的藺相如。
“宣燕國使者上殿!”
“宣燕國使者上殿!”
······
嬴政的命令,從奉常的口裡吐出,一個接一個,經由禮儀之官傳向殿外。
“宣燕國使者上殿!”
高高的咸陽宮闕,傳來了最後一名禮儀官員高亢的傳呼之聲。這最後一人,爵位最低,聲音最響,站在宮門前,洪亮的聲音似乎響徹整個咸陽宮。
黑色的石階,恍若通向高空的雲梯,兩邊每隔一步,高大的秦宮衛士排列得整整齊齊。手裡的長戟,直指向天,迎著和煦的秋陽,散發著懾人的寒光。
猛然置身於如此威嚴隆重的場合,秦舞陽過往殺人凝聚而成的勇氣,彷彿邪魔進了衛道的佛壇,露出了他本來的怯懦面目。
“這位副使是怎麼了?”
守衛在殿前的中郎將見秦舞陽臉色蒼白,面有驚惶之色,不由得心下起疑。
“北邊偏遠之地來的粗野之人,從來沒有見過天子,威嚴之下,才成了這麼一副驚恐的樣子。“
荊軻回頭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秦舞陽,手捧木匣的雙手,忍不住的顫抖,不以為然的瞪視了一眼,撒手之間,氣定神閒,與戰戰兢兢的秦舞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使進殿,這位副使,就留在外面吧!”
中郎將面露鄙夷之色,剛開始見到人高馬大的秦舞陽,他還以為這人乃是燕趙慷慨悲歌之士,沒想到卻是中看不中用。
“諾!”
荊軻心裡無奈的嘆了一口氣,秦舞陽不是他選擇的搭檔,關鍵時刻,果然露了怯。事到如今,只能硬著頭皮向前了。
接過秦舞陽手裡的狹長木匣,想到樊於期的人頭已經傳給了秦王,荊軻的心志變得更加堅定。
木匣裡裝著督亢地圖,捲起來的地圖包裹著徐夫人匕首,以木匣盛之,秦人更看不出什麼異樣。
從禮儀官傳呼開始,蒙恬的目光,不經意的時而打量著咸陽宮正殿的大門。
一刻鐘後,荊軻的身影緩緩出現在了大殿之上。
荊軻的身材不高,甚至有些瘦弱,穿著傳統的燕國禮服,輕鬆的臉色中帶著一絲嚴肅,款步而行,一點也沒有怯場的感覺。
這哪裡是刺客的形象,分明乃是後世文臣的模樣。
若不是心中知曉荊軻的名聲,蒙恬很難把眼前的荊軻,與寫入刺客列傳的荊軻聯絡起來。
殿外的秦舞陽,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看起來更加危險。原來,真正的刺客,與真正的勇士,卻是兩種不同型別的人物。
蒙恬在心裡嘆息了一口氣,既悲嘆荊軻的命運,也悲嘆燕國的不自量力。
這個時候,君位上的嬴政,面露隱隱的微笑,眼中有了期待的色彩。燕國歸降,不戰而屈人之兵,說什麼也是值得慶賀的大好事。姬丹小時候在他面前很傲慢,不過,燕國投降後,嬴政不介意給姬丹一個封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