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批,留一批。

蒙恬該殺的時候,從來沒有手軟。桓齕那樣麥子韭菜一起割的方式,蒙恬不屑採用,但不等於蒙恬會放任趙人不管。

秦軍剛剛攻滅趙國,挾戰勝之威,輕微的殺戮,只能算作戰事的餘波。等戰事遠去,趙人擔驚受怕的心思過去,膽子打了起來,秦人再清理當地的不穩定分子,可就容易擔上一個殘暴的名聲。

“一味的殺戮,不能解決問題,文藝宣傳上的事,就不得不重視起來。”

蒙恬背靠在軟塌之上,眯著眼睛,揉著額頭,傷神不已。

秦軍之中,像他這樣考慮政治的將領,真是少之又少。

王翦這個老狐狸,倒是很狡猾,心思謹慎,懂得政治。不過,王翦對政治的敏感,更多的用在了明哲保身,想著怎麼避免嬴政的猜忌,而不是想著怎麼穩定佔領地。

蒙恬得到王翦在代地的訊息,除了軍中之事,趙國北方的地方事務,王翦統統交給了御史在管。

王翦專心呆在軍中,對御史的所作所為,不發一言。

另一路大軍的楊端和,別說管理佔領地,只會統統換上秦地來的官員。蒙恬攻下石邑之後任命的許松,聽說差點被楊端和趕回鄉下務農去。要不是任固及時來信,蒙恬從中周旋,許松這個時候真的已經隱者自怡居了。

出將入相,帶兵能治軍,會朝能任相。發動統一戰爭的秦國,有了這樣的將領,才能真正成為國家之棟樑。

否則,帶兵的將領,打得歡,卻給後方留下一大灘爛攤子。

嬴政麾下的將領,打仗的水平,天下無雙,可若論到治理國政的能力,還是比不得昭襄王的時候。

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甘茂、魏冉二人,以丞相身份領兵,立下了赫赫戰功。甘茂失勢以後,魏冉主持國政,秦國國力穩步上升。

受到儒家觀念的影響,人們很不喜歡身為外戚權臣的魏冉,范雎的一番評論,更將魏冉排擠出了秦國朝堂。蒙恬讀過秦國御史府裡的藏書,不得不承認,魏冉既為名相,也為名將。

光憑提拔了白起,就能說明魏冉的眼光。

蒙恬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將領,這才在戰事之餘,努力學習地方的治理,盡所有努力,穩定佔領地的人心。

內心深處,蒙恬當然還有一些恐懼。秦國以一國之地,吞滅山東六國,當真是步子跨得太大,不易消化。

蒙恬害怕有朝一日,遍地烽火再起,蒼生再多劫難,千里無人煙,舉目無雞鳴;面對這樣洶湧的浪潮,蒙恬也害怕,不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不過,華夏真正一統,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是嗎?”

蒙恬伸手向半空中一抓,攤開後,吹了一口氣。如果秦國真要像祭品一樣,獻給華夏的統一大業,蒙恬只能竭盡所力,不致英雄拔地起,遍地蒼生劫······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