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桓齕的任性(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聽說,太后的母家為邯鄲的鉅富之家,當年秦趙邯鄲之戰,邯鄲危急,平原君放任邯鄲人滅了太后的母家。”
李信曾在宮中教授過嬴政劍術,聽宮女宦官提起過太后的一段傷心往事。每到月圓的時候,太后望著皎潔的月光,唉聲嘆氣,說孃家裡的父母兄弟都遭到了殺戮。突然聽到桓齕問起,心裡不由得有了一個主意。
“不如我等暗中調查,當年誰參與了屠殺太后的母家,把這些人給抓起來,獻給大王?”
“大王與太后的關係可不大好,我等這樣做,大王會高興嗎?”
桓齕神色一動,可轉瞬間,又有些猶豫。
嫪毐之亂後,趙姬拘禁在蘄年宮。茅焦以不孝的道理,勸說嬴政,迫於輿論的壓力,嬴政才同意趙姬遷回咸陽,母子團聚。
無他,秦律極為重視孝道,父母可以不孝之名,向官府狀告,要求處罰不孝的子女。嬴政若是擔上了不孝之名,秦人少不得在心裡指指點點,時間久了,很可能影響秦國政府的權威。
趙姬回到咸陽後,嬴政定期請安,祭祀上天的時候,祭禮上有趙姬的位置。母子倆互相問候,面帶幸福的笑容,看起來似乎恢復了母子間的親密關係。
普通的秦人見到這個場景,心裡為嬴政的孝道,感動得一塌糊塗。落在史官的筆下,成了比鄭莊公會武姜還要感人的歷史。
桓齕不是普通的秦人,近距離的觀察過嬴政和趙姬。以他捕捉戰機的目光,桓齕當然看得出來,大王母子倆,表面上和好了,實際上,嬴政與趙姬的關係,極為疏遠。
破鏡可以重圓,可那道疤痕,無論如何也消除不了。
嬴政其實沒有原諒趙姬,會不會對舅舅家同樣沒有什麼好感?
桓齕心裡這樣思量著。
“大王與太后關係確實不太好,可當年太后要求大王為母家報仇,大王也是親口答應了的。”
李信想了想,確信了心中的判斷:“別說一國之君的大王,就算作為一個普通黔首,阿媼的家人被人滅了族,作為子孫,也是要報仇的。”
“你是說,大王親自來邯鄲,不僅是來犒賞我等,還要替母家報仇?”
桓齕的眼睛,再度閃亮了起來。
“不錯,我猜得沒錯的話,太后也會與大王一同來邯鄲。”
失去了情郎嫪毐,親生的兩個孩子,遭到撲殺,趙姬的後半生,其實過得非常不快樂。入秋以來,趙姬一直臥病在床,只怕沒有多少時間可活了。
宮中傳出訊息,趙姬向新任太醫官夏無且交代,不管用什麼看法,得讓她活到手刃邯鄲的仇人。
李信有族人在咸陽為官,他才能得到這些國都裡的最新訊息。
“既然大王與太后都要到邯鄲來,我就有責任保證邯鄲的安全。”
桓齕眉頭漸漸鬆開了,嘴角露出了一抹得意的微笑:“等大王、太后來的時候,不能讓任何一個趙人,給我等添亂!”
這個時候,桓齕的心裡,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邯鄲人滅了太后的家族,那就讓邯鄲人流足夠的血,來償還這一筆血債·····”
邯鄲的雪,漸漸的化了,只剩下了零星半點。
初雪過後,北風突然沒了勁道,暖暖的冬日照耀,連著幾天,天氣變得十分晴朗。
邯鄲城內,有郭開的配合,加上秦軍適度清除不甘心的死硬分子,已經恢復了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