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過就是象而已(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年選擇建都邯鄲的趙國國君,肯定沒有想到,敵國一旦突破趙國的國界,邯鄲周邊,身處平原之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趙國強大的時候,邯鄲沒有戰爭的危機,可趙國一旦走向衰落,邯鄲就成了平地上的果樹,沒有籬笆的保護,果子無助的在風中飄落。
歷史上,早在魏惠王當政的時候,強大的魏軍就曾攻破過邯鄲。如果不是魏惠王膽子太小,中了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邯鄲能不能繼續成為趙國的國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二十多年前,秦軍兵臨邯鄲城下的時候,秦國自己犯了一系列錯誤,加上趙國合縱之策得當,才勉強保住了風雨飄搖的邯鄲。
如今,秦軍再一次兵臨邯鄲城下,邯鄲能再次化險為夷嗎?
城外的趙軍,幾乎全軍覆沒,被寄予厚望的大象,成了秦軍的晚餐。邯鄲城頭的趙軍士卒,一個個面色悲慼,聳拉著頭,閉著雙眼,不敢去看城外的血戰。
蒙恬率領的秦軍,奮勇衝殺,向趙國人生動的解釋了一番,何謂虎狼之秦。
“將軍,趙軍全軍覆沒,剩下的散兵敗卒,向南逃去了,想必是去投奔李牧的大軍。”駱甲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水,指揮士卒開始打掃戰場,警惕城內的趙軍衝出來,以逸待勞。
想到剛剛結束的戰鬥,駱甲後怕不已,若不是有蒙恬壓陣,指揮若定,秦軍這一仗,怕真是會先勝後敗,失去在邯鄲城下立足的機會。
“扈轍這廝,竟然想到動用大象來對付我軍,我看不如給扈轍施以梟首之刑,讓趙人都瞧瞧,跟秦軍作對的下場!”
李必甩著有些痠痛的肩膀,左邊大腿處,有一處傷口,不斷地流著血。戰象上前的時候,趙軍藉助戰象的掩護,長戟的月牙剛好劃到了李必的大腿。
所謂梟首之刑,源於魏國李悝制定的《法經》,商鞅變法之後,確立為秦國的刑罰。受刑之人的腦袋,會被砍下來,挑在竹竿上,向眾人展示,不得入土為安。
在現代人看來,人都死了,扈轍的腦袋,成了秦軍的軍功,示不示眾,扈轍也體會不到什麼痛苦。可落在中國古代,古人特別看重死後的尊榮,若是死後仍然得不到安寧,那可是天大的侮辱。
“此戰斬首不少,乾脆就將趙人的腦袋,堆砌起來,做成京觀,威懾城內的趙軍。”
戰鬥中驚慌失措的蒙豹,此刻終於完全回過神來,對率領趙軍的扈轍,恨得可是咬牙切齒。
“蒙虎,你說呢?”
蒙恬騎在馬上,目光越過邯鄲城頭,落在邯鄲城內高聳華麗的王宮之上。
戰國時代,戰爭頻繁,常年征戰的人們,內心對於鮮血,有天然的渴望。對敵人的殘忍,已經融入了戰國人的基因。
蒙虎率領親兵下馬步戰,親自與趙人面對面交鋒。從趙人的眼神裡,蒙虎可以看到恐懼,卻沒有看到絲毫屈服。
趙人的骨子裡,流淌著武勇的精神,只是自武靈王餓死沙丘宮後,趙國朝堂,不斷地浪費著趙人血液裡的武勇。
趙國的國君,居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一代不如一代。國家中樞的運轉,沒有固定清晰的戰略,陷入了混亂之中。
每當出現國運拐點的時候,趙國國君,幾乎都做出了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