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苟富貴(第1/2頁)
章節報錯
草長鷹飛,邊塞之地,遠沒有後世文人口中的那麼不堪。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長城之上,遠遠望去,河套之地,水草豐盛,匈奴人自由自在的放牧,牛羊遍地,好一片和和美美的世外桃源之地。
臨近長城之地,尚有不少肥美的草地,秦國的牧民,就在這裡開闢了牧場。
長城蜿蜒,聳立在山頭,但長城並不是秦國和匈奴真正的國界。實際的國界線,延伸到了長城之外的草原上。
邊地之間的衝突,很大程度上,由兩國之間的牧民而引起。春秋時期,吳楚兩國,可能因為桑田而打起來。秦匈之間,因為牧場而戰,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自從蒙將軍來了後,出來放羊,心裡就放心多了!”
“可不是,你沒看到那些匈奴人,看見我們,遠遠的避了開去。”
“胡人就是胡人,刀子亮出來,他們就不敢來了!”
······
上郡的牧民騎在馬上,揮著馬鞭,回頭見到穿著黑衣計程車卒們,來來回回的在長城上巡視,心中更有底氣。
破奴關前,兩座新的要塞拔地而起。萬一匈奴人來犯,他們這些牧民更方便撤離,也能更方便的得到秦軍的支援。
草原上的牧民,可不僅僅只是牧民,擔任著秦軍的偵察民兵。
“今年匈奴人應該不會再來劫掠了。”
新的上郡郡丞卜興,接過蒙恬遞過來的匈奴情報,心想今年的秋收就可以正常進行了。
“秦匈之間,貿易暢通,匈奴人可以透過貿易獲得秦國的物資,搶劫的慾望,自然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蒙恬與卜興交流著對付匈奴的想法,拓寬卜興的思維:“匈奴人生產力低下,物資奇缺,很多匈奴部落,生火做飯只能用石鍋。如果貿易不順,交易的成本過高,匈奴人就會熱衷於劫掠。以後郡守府,對待前往草原的商人,只要不販賣違禁物資,就不要太過苛刻。”
這些商人之中,有些人可是秦軍的間諜,蒙恬心說。
“貿易的作用真有那麼大?”
卜興從蒙恬口裡,聽說過貿易戰的說法。蒙恬還說,這是他從管子裡面學來的。孔子十分推崇管子,可儒家子弟,對管子一書,似乎敬謝不敏。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貿易就像春雨一般,不聲不響,就能讓匈奴人安分下來。”
匈奴人為何劫掠不斷?
物資缺乏,中原各國限制貿易通道,匈奴人眼裡火熱中原的物產,劫掠就有了動力。
“先生在郡守府,還望盡心維護上郡通往草原的商道暢通!”
卜興離去了,滿腹心思。經歷得越多,越發覺得什麼都充滿了學問。
領軍打仗是一門學問,理政治民是一門學問,現在連經商裡面都有門門道道。看來,僅僅研讀儒家經典,遠遠不夠用。
有時間了,再好好研讀研讀管子。卜興意識到,他的學問越來越雜了,子夏一脈,本就沒有接受儒家的原教旨主義。
治國不能信奉一種思想,一種主義啊!
看著卜興的思想庫越來越混雜,各種思想交融,蒙恬的心裡,充滿了期待。
有朝一日,卜興能不能綜合百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展出獨特的治國思想呢?
嗚——,起風了。
幾片樹葉在風中搖搖晃晃,飄過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