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中國人,對於成人禮的概念,意識裡十分模糊,可在古代中國,特別是先秦時期,中國古人對於成人之禮非常重視。男子加冠,女子及笄,可謂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日子。

及笄的禮儀,從周代流傳下來,秦國東遷之後,秦人積極吸納周人的禮儀文化,成人禮就是其中之一。即使經過了商鞅變法,這些為儒家大力宣揚的禮節,秦人並沒有廢除,而是得到了國家的正式承認。較真的秦人,甚至為此出臺了及笄的禮儀規定。

按照秦人的規定,及笄的日期定在農曆三月三,古人成為上巳節,又名女兒節。可惜的是,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及笄之禮,目前只在日本、韓國流傳,中國人的節日裡,再沒有了及笄的身影。

“蒙將軍,公主及笄的日子定在了冬月十八,你可別忘了!”蒙恬回到蒙府還沒有幾天,小雨便送來了訊息:“千萬別忘記了給公主的禮物!”

贏燕的母親,地位卑賤,生下贏燕沒多久,就去世了。無論是身份上,還是感情上,華陽太后成為了贏燕最親近的長輩。近年來,華陽太后臥病在床,身體每況日下,太醫令夏寅巖給出了診斷,認為華陽太后撐不到上巳節了。

華陽太后心態豁達,倒不忌諱什麼,只想親眼見到嬴政、贏燕正式成年。嬴政作為國君,舉行冠禮,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群臣一時之間,還不能完全定下來。退而求其次,華陽太后便決定提前為贏燕舉行及笄儀式。

嬴政與楚國公主羋靈的婚禮,也定在了贏燕及笄之後。加冠代表成年,可在古人看來,結了婚的男子,也會被視為成年人。

雖然不能親自等到嬴政的冠禮,但在華陽太后看來,她已經護佑兩個孫兒成年了。

“禮物?”蒙恬撫摸著下巴,琢磨著:“贏燕會喜歡什麼禮物呢?”

秦人的及笄之禮,以女性為主,但卻不僅僅限於女性成員。作為主人的雙親,往往會邀請一些好友前來觀禮。客人心裡明白得很,主人邀請物件,不是他們這樣的中年大叔,會很識趣的帶上家裡的年輕公子。不過,若是遇上了楚平王這樣的父親,喜歡搶奪兒媳婦,就另當別論了。

及笄之禮臨到結束的時候,在場的年輕公子,會殷勤的送上手裡的禮物。已經成年的女子,若接受了某個公子的禮物,就意味著,這家公子的雙親,可以考慮求良媒前去伐柯。

細細瞭解及笄的禮儀,蒙恬的內心,唏噓不已。想想後世,青少年談個戀愛,都要被貼上早戀的標籤。不少的年輕人,愛情萌動的時候,卻沒有人去引導他們初生的情感。可沒有想到,古人的觀念,卻是十分開明,連莊重的成年禮,都在為男女青年創造戀愛的機會。

古代的冬天,既不能躲在家裡看春晚,也沒有全民趨之若鶩的麻將牌桌。這樣的日子,宅在家裡,頗為無聊。

軍中呆慣了,蒙恬每天雞鳴則起,更早的實踐了聞雞起舞的良好習慣。閒時的時候,陪蒙毅練劍,與卜興、甘羅探討學問。蒙府裡的封閉道場,使得蒙恬能夠每天堅持習武,不論風霜雨雪。

蒙家的家主蒙武,這段日子,一直呆在軍營裡。嬴政與羋靈婚禮的日子定下了,各國使者絡繹而來,關中的安保工作,一時間變得十分繁重。為了保證秦王婚禮的順利進行,王翦、蒙武親自坐鎮關中大營,威懾宵小。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冬月十八,贏燕及笄的日子。

這天,陰霾許久的天空,扯開了羨慕,灑下了溫暖和煦的陽光。

寒冷的空氣中,平添了絲絲的柔和。

“說古人迷信吧,可古人精心選擇的良辰吉日,卻絕不會颳風下雨。”

蒙恬換上黑色的禮服,手裡抱著個一尺長的匣子,帶著親衛蒙虎、蒙豹,徑直向咸陽宮趕去。

贏燕舉行及笄的日子,是由太祝令研究過《日書》後選定的。受過無神論的教育,蒙恬潛意識裡覺得,古人舉辦重大典禮的時候,近乎偏執的選擇良辰吉日,似乎多次一舉。可令人詫異的是,太祝令選定的良辰吉日,天公總會作美。久而久之,蒙恬也逐漸信服了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