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書?”得到楚軍要求會戰的訊息,蒙恬不禁愣了愣,“現在還有下戰書這回事麼?”

戰國時代的戰爭,與春秋不同,雙方不會老老實實的排好隊形,約定衝鋒。正是因為知曉這一點,楚人的戰書,才讓蒙恬感覺到有些奇怪。

“如果是楚人的話,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卜興解釋道,“我年輕時曾遊歷楚國,楚人的意識裡,還沒有完全脫離春秋的那一套。”

楚國的文化,與中原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中原各國的圖騰是龍,而楚人崇拜的則是鳳凰,更獨特的則是楚國的巫鬼文化,楚國的建立者,原本就是追隨周文王的巫師。很長一段時間,楚人被中原人視為南蠻,遊離於中華文化圈。

與秦國一樣,感受到中原諸國的蔑視之後,楚人奮發圖強,赤裸裸的向中原展現他們的武力,拓地五千裡,佔有了半個中國。文化上的自卑,讓楚人既學習中國文化,又害怕失去了自我。周人搞分封,楚國國內同樣大肆分封,自楚莊王開始,楚國上層沉浸於周人的貴族文化而無法自拔。

戰國時代,楚人變法失敗,貴族為了保護既得利益,整個社會日趨保守。中原式微的春秋貴族禮儀,楚人卻完整的繼承了過去,只不過落在中原人眼裡,卻成了不思變通的代名詞,留下了刻舟求劍的段子。

楚國八百年,悠久的歷史對於楚國,既是一種榮耀,可也成了一種負擔。

“王將軍給我部的任務,是防備韓楚,只要楚人不再北上,我們不需要和楚軍發生衝突。”甘羅信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不想這個時候和楚軍作戰。

“我軍只有四萬人,而楚軍不下八萬人,而且,楚軍的戰鬥力其實並不弱。”負責軍情的荊蘇對與楚軍開戰的信心不是很足。他們率領的這支部隊,剛剛因為叛亂殺了不少軍官,而蒙恬帶過來的羽林郎卻很年輕。王翦分派任務的時候,只是讓他們負責牽制南方,沒有真讓他們真刀真槍的打上一仗。

帳下將領們的謹慎,蒙恬看在眼裡,知道楚人即使三番兩次敗在秦人手裡,可他們仍然沒有輕視楚人。

這個時候,一支軍隊命運的關口,就要看主將的發揮。平庸的將領,率領著精銳計程車卒,遇到優秀的將領,很可能會打敗仗,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戰情緊急的時候,主將的猶豫、慌亂具有很大的傳染性,甚至會影響整個部隊的軍心士氣。

荊蘇等人,一看楚軍有八萬人馬,想當然的打了退堂鼓。

冷兵器時代,一場戰役的勝負絕不簡簡單單是由人數的多寡決定的。人類戰爭史上,一支部隊戰勝數倍於己的敵人並不鮮見。只要運用合適的戰術,加上士卒的勇氣,戰勝眼前的楚軍並不困難。

蒙恬如果是平庸的將領,只需要老老實實按王翦的交代,監視拖住楚軍就好。可蒙恬不甘心平平淡淡的走完這一遭,內心深處,他早已想打一仗了。大好男兒,誰不渴望馬上功成呢。

“楚軍有八萬人,可大家要記住,裡面肯定不少臨時徵召的郡兵。”蒙恬沒有說錯,魏武卒式的職業兵,各國數量都很少。“我軍兵少,可卻有一個優勢,他們幾乎都是老卒。”

整訓叛軍的時候,淘汰老弱病殘,留下的兵卒,平均素質超過了一般的兵馬。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蒙恬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道理。領兵將領,沒有開戰的時候,只有戰略上藐視敵人,才能給自己人信心。如果主將自己都信心不足,士卒們見到之後,就會未戰先怯,失去了搏戰的勇氣。

“我已經決定了,就和楚軍好好打一場!”

軍法如山,蒙恬的命令下達之後,再沒有人表示異議。秦軍軍法森嚴,軍略定計之前,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可一旦軍令形成,各人就要想著努力去完成任務。

這一晚,李園摟著他的舞姬,睡得香甜。

醒來後,李園命令楚軍生火做飯,準備完成後,就開往預定戰場。

伊闕之南,左右兩邊有山嶺阻隔,剛好有一片平地,適合作為戰場。楚軍軍陣排列完成,秦軍的大營卻靜悄悄的。

“莫不是秦人不敢應戰吧?”李園站在高高的馬車上,顯得很興奮。密密麻麻的楚軍軍陣,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或許吧,蒙恬雖然有良好的家世,可畢竟沒有上過戰場,不敢應戰也是有可能的。”想著自己第一次領兵時候的緊張惶恐,李羨覺得對面的年輕人怕也是經歷著同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