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舉國上下都在為聯邦軍頻頻傳回捷報而感到歡慶沸騰的時候,作為最高掌權者的塔夫卻高興不起來。

已經年近六旬的他依然身子骨硬朗,雖說已經退出軍隊很多年,但他的腰桿依然挺得筆直猶如標槍。

自從三十年前他率領軍隊進入自由城,強制解散議會進行重選開始,他就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了。

他在自由城中最高建築物自由塔上俯瞰整座城市的繁忙景象,完成工作的人們因為戰爭歡呼雀躍。

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察覺到自由城中的警衛力量正在一點點的增加,巡邏力度比起平素時候加強了許多。

當然人們只當是因為最近治安事件頻繁,所以才稍微加強了些戒備,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可塔夫卻是清楚,這是有人要對他下手的訊號了,他在自由塔上審視了良久的時間,幽幽嘆了口氣。

“當年我剛剛進入自由城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座硝煙瀰漫的城市,剛剛經歷戰火的摧殘,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灰燼漂浮到空中,過了半個月才消散掉,結果一不留神就變得這樣繁華,過去三十年了呀。”

塔夫的腦海裡回想起他剛剛進入自由城時候的場景,那個時候這座城市剛剛經歷了一場大規模暴動。

上一任議長要求當時的衛戍軍團司令長官塔夫率軍進入自由城平叛,要用武力強行鎮壓這場叛亂行動。

但塔夫進入自由城以後,發起了光榮起義,將議會成員悉數逮捕,並且在廣場進行公開的處決。

當然他這樣的做法是得到了大商人的支援的,包括如今參議會的幾大巨頭威爾遜、張伯倫都參與進來。

那次得到人民支援的光榮起義,實則是聯邦內部利益分配的一次全面洗牌,新興的工商階級開始崛起。

以威爾遜和張伯倫為首的大商人只當塔夫是個容易控制的傢伙,只需要藉助塔夫的手推翻前任議會。

那權力最終還是牢牢的掌控在他們的手裡,孰料塔夫再重選參議會的時候態度強硬,直接帶兵進場。

他不僅自己擔任總議長,甚至還修改法律讓總議長可以無限連任,這實在讓威爾遜和張伯倫等人憤怒。

但木已成舟,加上塔夫在某些地方的讓步,他們總算達成了一致,各方都相安無事,彈指便是三十年。

“這三十年大陸發生了很多事情,強盛的白羊王朝覆滅了,連帝國也在風雨飄搖中迎來了全面的洗牌,各方勢力都出現了動盪,唯有我們聯邦在總議長大人您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一直都安穩,人們安居樂業。”

一名秘書官在塔夫的身後侍奉著,他年紀比塔夫略小一些,大概五十來歲,頭髮有些花白。

塔夫入住自由城已經三十年了,而他追隨塔夫則已經足足三十五年,當他還是一個毛頭小子的時候。

他就參軍加入了塔夫的軍團成為了一名見習騎士,一直跟隨在塔夫鞍前馬後,直到最後進入自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