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火炮(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斥候間的戰鬥,人民軍這一方也損失了兩人,其中一支步槍被送到了王昌時面前。
王昌時看著和火器營中的鳥銃完全不同的步槍,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繳獲的步槍沒有火繩,但是出乎意料的能打響,而且還能連。其威力可串通一寸厚的硬木板。
可惜只繳獲一把,連彈藥都沒有多餘的。王昌時鄭重的把這支步槍收起來,準備上繳火器營,讓他們研究。如果能生產,一定能讓火器營的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但王昌時不知道,以明朝的工業水平,根本模仿不了。
人民軍制造的步槍,最起碼有兩點是明朝工業做不到的。第一,明朝的鍊鐵坊生產的鋼鐵達不到步槍需要的強度和韌性;第二,明朝的火藥成分達不到要求。
這兩點是技術壁壘,不是靠單純的模仿和用巧勁能做到的。
換一種說法,就算他們繳獲了大量人民軍的槍支大炮,沒有人民軍的子彈炮彈,也只不過是一堆廢鐵。
王昌時率領衛所步兵和周光夏的騎兵蓄勢待發,準備發起總攻。
李旭和手下的軍官用望遠鏡觀察著敵方軍隊部署。
對於這種大規模戰爭,李旭並沒有經驗,上次降臨甲午世界,有的也只是海戰經驗,陸戰經驗,他並不比手下的農民出身的軍官強多少。
李旭的優勢就是自己的軍隊在裝備和訓練強度方面甩出對手一個時代。
這時候斥候隊長來了,李旭說道:“你任務完成的不錯,辛苦了,來坐下來給大家說說對面的佈置”。
斥候隊長敬了個禮:“報告會長,不辛苦。”然後走到繪製的簡易到簡陋的軍用地圖上說:“各位,對面將大部分騎兵聚集到東側。對面的大營紮在這,佈置了大量弓手。”
李旭和手下軍官聽著,斥候隊長講話完畢後,一群人不停的討論著。
這群半吊子經過意見匯總之後,一直認為對面的,機動騎兵威脅最大。最後李旭下達了先重點炮擊敵方騎兵,然後右翼突進的戰鬥計劃。
在討論完畢後李旭說了句:“我軍的存在意義就看這一戰了”。
下屬軍官齊聲回答:“是的,會長”,李旭只感覺胸中蕩氣迴腸,上次攻打南陵縣,雖然兵不血刃,但沒有激情。
這次主動進攻淮安,才是真正的戰爭。
火炮是戰爭之神,但是火炮最初的用途僅僅是為了守城。
原因很簡單,火炮越重,威力越大,笨重的火炮不便於運輸,最適合守城。當然,也和最初的火炮準度不高有關係。
現在,李旭憑藉根據地的工業體系,克服了這一點,於是火炮可以有更多的用途和使用方式。
於是,李旭第一次在野戰中實驗了火炮叢集轟炸的戰術。一次性帶上領地中七成的一式火炮,整整一百門的龐大數量,一共四百人伺候著這隻龐大的炮兵叢集。
這種不科學的配置絕對是有問題,如果是拿破崙時期的歐洲將軍,可以用針對性的戰法來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