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

朝會上李世民提出了想出去打獵的想法,並沒有說起槍支的事情,準備到時候給大臣們一個驚喜。

“諸位愛卿,金秋時節,天高氣爽。

朕近日思忖,久居宮中,政務雖繁,然體魄亦需磨礪。

想我大唐尚武之風盛行,秋獵之傳統由來已久。

朕欲擇一良時,率爾等前往圍場秋獵,

一則可強身健體,展我大唐男兒之英武。

二則可考察周邊之地勢民情,以利國之治理。

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李世民話音剛落,魏徵就站出來了,朝李世民拱了拱手,“陛下!臣認為此事不可。”

李世民瞥了魏徵一眼,有些不悅。

就知道這個槓精會反對,這回不知道又要說著什麼。

但魏徵是自己封諫臣,他有話又不能不讓他說

李世民捋著鬍子沉聲道︰“有何不可?”

“有何不可還用我說嗎?”

魏徵開口就是一句反問,火藥味十足。

“陛下身為君王,一舉一動都關乎萬民之福祉。

今若陛下興狩獵之舉,必驅從眾多侍衛、侍從之人。

此一行,人馬眾多,所經之地,百姓需為迎駕而勞作,或供糧草,或整道路,恐勞民傷財。

陛下應以社稷為重,當居宮室勤勉治國,而非耽於遊獵之樂。

昔者桀紂等昏君,常縱情於聲色犬馬,致使民不聊生,國勢衰微。

陛下聖明,當以史為鑒,萬不可行此等有累聖德、損民生之事。”

魏徵滔滔不絕,唾沫橫飛一頓數落。

李世民簡直氣不打一處來。

“魏徵,在你眼裡朕與桀紂都能相提並論了?

桀紂之君,沉湎酒色,暴虐無道,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

朕自登基以來,夙夜憂嘆,不敢有絲毫懈怠。

朕虛心納諫,廣開言路,以民為本,致力於江山社稷之穩固、百姓之福祉。

朕興科舉、輕徭薄賦、任用賢能,所為皆為大唐之昌盛。

此次秋獵,朕亦有諸多考量,絕非為一己之私。

朕豈會如桀紂那般昏聵,愛卿以偏概全是何用意?”

“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長孫無忌附和道︰

“魏徵一片忠心,擔憂勞民傷財也在情理之中。

然秋獵一事,並非只為娛樂。

其一,秋獵可檢驗我大唐將士騎射之術,保持軍隊之勇猛戰力。

我大唐江山,四方皆有覬覦者,若將士懈怠,如何保我百姓安寧?

其二,陛下久居宮中,對四方之事瞭解或有侷限。

秋獵之際,可親察周邊民情地貌,以便更好地制定國策,惠及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