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組建一支匈奴商隊?在塞人居住地直接建立作坊,製作…?(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就是秦國與戎族之隙,由來久矣,彼此交惡,關係並不友好,戎族對秦國的擴張一直都持警惕之心,拒之甚堅!
昔春秋之時,秦人便與戎狄之間衝突不斷。
先有秦文公行親附周室之策,以武力抗戎狄,於西境之戰,斬獲頗豐,奪回了周平王賞賜的岐地。
又有秦寧公滅戎狄蕩社,再度拓疆,使秦之領地益廣。
還有秦武公亦不遑多讓,滅戎狄據點“小虢”,秦之勢力愈盛。
秦人屢戰戎狄,以開疆拓土,鞏固統治!
至秦穆公之時,秦東進受阻,為制服戎狄部落,秦穆公屢興戰事,如伐茅津戎,掃清東進之障。
又施離間之計,使戎王身邊的重臣由余投奔秦國,復又以美人計腐蝕戎王,使秦與戎狄的力量發生了根本之變,秦愈強,為“霸西戎”奠定基石。
到了戰國時期,秦厲公還曾親自率大軍攻打緜諸戎。
雖然秦躁公之時,義渠戎主動犯秦,打到秦國境內的渭水。
但秦惠文王時,便平定了義渠內亂,使義渠歸順秦國,但義渠之心,猶未全服。
至秦昭襄王之時,利用宣太后與義渠王的私情,終在六十年前徹底消滅義渠戎,為始皇帝一統六國,立下赫赫戰功,奠定了重要的戰略基石。
到了始皇帝時期,秦帝國威震四海,戎族之勢則衰微不振,雖已難以對帝國構成大患,然帝國一統之後,朝野上下主要精力都專注於構建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於邊疆戎族,亦施懷柔之策與管理之方。
比如烏氏倮與戎族進行的包括絲綢在內的貿易往來,便是秦國懷柔政策的一種體現。
當然了,說到底,烏氏倮也是戎族之裔,他原本所在的烏氏國,是由西戎民族的其中一支所建,隨著秦國的擴張,六國漸次歸秦,烏氏國亦隨之併入秦土,終至於秦一統之後,烏氏國也不復存在。
所以,就算是始皇帝懷柔政策之下,也並不代表戎族就會放鬆警惕,相反,因自身勢弱,他們只會變得愈發警覺敏感。
於是,這也就意味著,一旦他們秦國人在塞人居住的地方大量採集橡膠草,建立作坊的話,那些戎族必起疑懼之心。
只因為長期的擴張歷史使得他們對秦國的一舉一動都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秦人在其居住之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就很容易被戎族視為秦國擴張的前奏。
顧綾雪看著蒙毅和扶蘇二人洞悉了一切的眼神,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嘿嘿一笑,目光轉向一旁的冒頓,語氣中帶著幾分輕鬆的問道:“諸位打算何時啟程返回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