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遺民們也身著飄逸的楚式服飾,伴隨著音色悠揚婉轉的笙聲,細膩柔和的瑟聲,以及雄渾莊重的編鐘聲,表演著動作柔美而富有韻律的楚歌楚舞。

楚國的文人雅士們也身著長袍,手持竹簡,聲情並茂地朗誦著屈原、宋玉等楚國詩人的作品。

再者, 還有楚國獨具特色的巫舞表演,巫師們身著神秘的服飾,手持法器,在煙霧繚繞中翩翩起舞。

更有唱腔獨特的楚劇、戲曲形式活潑的花鼓戲、驚險刺激的鋼絲、頂碗、吞劍等雜技,以及刺繡、木雕、漆器等也在慶典中逐一呈現。

此外,有味道濃烈而不傷人脾胃的露雞(風露乾製的雞)臛蠵(hUò Xī 海龜做成的肉羹)、蒸肉、烤魚、燉雞、米糕、餈粑、糯米糰、魚羹等種類繁多的楚國美食也在街頭巷尾不斷飄香。

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

燕國遺民們,也演奏起了築、壎、古琴、笙、笛等燕樂,舞者們也身著飄逸的舞衣,裙襬飛揚的跳著豪邁奔放的胡旋舞,以及剛柔相濟的劍舞。

燕地嬉笑怒罵、惟妙惟肖的雜劇,活靈活現的皮影戲,熱血沸騰的馬術表演,唱腔嘹亮的評劇、河北梆子等戲曲,頂碗、走鋼絲、柔術等雜技表演也在街頭巷尾盡情展現。

更有把糯米蒸熟後捏成塊狀和團狀的糯米糕、糯米糰,以及燉魚、魚羹、麥飯、粟米粥、醃菜、蔬菜羹等讓無數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臨淄郡、琅琊郡。

齊國遺民們中的樂者也手持編鐘、磬、琴、瑟、鼓等樂器演奏著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的齊樂,尤其是曲調歡快的竽瑟合奏,既展示著齊國百姓的樂觀和豁達,也讓為官的人們情不自禁的跟著音樂的節奏輕輕搖擺,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還有舞姿優美靈動的齊舞,以唱、念、做、打形式表演的齊地雜劇,配上精彩旁白和音樂的皮影戲,頂碗、走鋼絲之類的雜技表演。

更有遺民們展示著精湛的絲織技藝,陶瓷製作,甚至玉雕師們還現場雕刻,用小巧的工具在玉石上雕琢出出了細膩的花紋和圖案。

最後,滋滋冒油的炙肉、將肉剁碎加入鹽等調料醃製製成肉醬的醢肉、將棗和黍米等糧食結合蒸製成的棗糕、將稷米搗碎加水做成餅狀的稷米餅等……

東郡。

魏國的遺民們也在用著特製的木槌輕輕敲擊編鐘,彈著旋律更加激昂的築,魏國女子們手持長長的衣袖,跳著最喜愛的長袖舞,盡顯溫柔婉約。

男子們也手持寶劍,身姿矯健,動作剛勁有力的跳著最喜愛的劍舞。

同樣,魏地的雜劇、皮影戲、頂碗、走鋼絲也是精彩至極,人群中時不時便會發出陣陣驚歎聲。

大街小巷上,粟米餅、麥飯、炙肉、葵菜羹、棗泥糕等食物也全被擺了出來。

雖然所有食物的調料都極為簡單,口感較為清淡,製作工藝也很粗糙,平日裡大多都捨不得吃,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各郡百姓們全都在竭盡所能,花費不少心思去製作著一些比平常更加豐盛和特別的的食物來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