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囂這邊,派出了擅長外交的使者,打著和平交流的旗幟,前往西拉雅族部落,嘗試與其首領接觸。

一方面是為了傳達秦軍並非惡意入侵,而是希望將這片土地納入大秦統治,若部落歸降,可保其族人平安並共享大秦繁榮。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仔細觀察這個部落的結構、人口數量、軍事力量以及部落內部的態度傾向,以便制定後續策略。

其實,策略也就兩點。

一為,分化與拉攏。

二為,軍事打擊與威懾配合。

若西拉雅族內部存在不同意見派別,他便會利用這一點,對那些對秦軍態度較為溫和,願意考慮合作的家族,給予更多的承諾和優待,如提供糧食種子,先進的農耕工具等,承諾在部落管理中有一定的自治權等,以分化西拉雅族的團結,削弱其抵抗力量。

如果這個部族拒絕合作併發起攻擊,那任囂就要利用秦軍在戰術和武器上的優勢,用弩陣的密集射擊、步兵方陣的協同作戰等,給予其沉重打擊了。

當然了,打擊範圍還是會控制一點,儘量避免過度屠殺。

主要目的還是展示秦軍的強大戰鬥力,讓這個部族充分認識到抵抗的代價,從而令其重新考慮歸降之事。

至於征服全島的整體攻伐計劃。

他也早就想好了。

先以步步為營的推進策略,以此處平原為起點,逐步向島內其他地區推進,每佔領一個地區,就在當地修築堡壘,駐紮軍隊,確保後勤補給線的暢通,再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資源整合。

再對各個部落逐個擊破與聯盟瓦解。

對於那些勢力較小、相對孤立的部落,先進行軍事征服,再透過優厚的條件進行安撫。

若是遇到一些結成聯盟的部落群體,那就先集中力量打擊聯盟中的核心部落,破壞其聯盟關係,再分別征服。

征服過程中,在不影響大秦統治權威的前提下,各部落的一些基本習俗和信仰一定程度上也是允許保留的,以便減少征服過程中的阻力。

當然,單純的軍事征服是難以長久的維持統治的!

所以,在攻伐的同時,任囂也會按照朝廷的旨意,在當地設立學堂,傳播大秦的文字、禮儀、制度,並引入中原的農耕技術、手工藝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民眾生活水平。

就在任囂這邊,五千先鋒部落登陸後,迅速砍伐周圍樹木,挖掘壕溝,豎起柵欄,設定瞭望塔,構建灘頭營地並將之佈置得固若金湯的時候。

秦軍精良的武器裝備,仿若天兵下凡般嚴明的軍紀,也狠狠的威懾住了西拉雅族。

劉邦這邊的四千人,跟著大軍一起在平原登陸後,一邊補充著淡水資源與可能獲取的農作物、漁獲等食物,一邊也派遣了一些人手,打算與這邊的部落接觸一下,先了解一下南部海域和海島的情況,休整一夜後再前往島嶼的最南端……

如血的殘陽緩緩向海平面墜去,那綺麗的霞光將天空染成了一片絢爛的金紅色。

海鷗在天空中盤旋,羽翼彷彿被鍍上了一層金邊,在天空中劃過了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西拉雅族的族人們卻全然無心欣賞這一美景。

他們親眼目睹了那遮天蔽日的樓船艦隊靠近海岸,也親眼看到了如潮水般登陸的軍隊,內心幾乎被濃濃的震撼與恐懼所填滿。

起初,他們還懷著一腔熱血,部落中的勇士們也試圖在灘頭抵禦,然而,面對那陣列整齊、裝備精良的軍隊,他們的信仰在萬箭齊發的那一刻,便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心中更是充滿了迷茫。

他們不明白,這些外來者,為何會擁有那麼強大的力量?

還有那些奇怪的武器,即便有一些較為激進的不甘心就此屈服,仍想拼死一搏,但他們佈置的防線輕易就被突破了!那些僥倖未死的勇士們,心中滿是絕望。

他們的反抗,在那外來者的持續打擊下,竟顯得如此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