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數月以來,臣等經過仔細探測,已在遼東郡、鉅鹿郡、邯鄲郡、恆山郡、九原郡、太原郡等地皆發掘出了大量鐵礦。”

“臣斗膽陳言,是否可於新郡之地增設冶鐵之坊?”

“銅礦方面,現今也僅有巴蜀以及鄣郡之地設有官署,以司銅礦之採冶。”

“然而,臣等經過探測,又已在九江郡、廬江郡、隴西郡、遼東郡、九江郡、南郡、河東郡等地,發現有總計三十多處銅礦,規模皆大!”

說著,治粟內史微微躬身,雙手前遞,將奏章奉上,說道:“陛下,臣已將現探明的所有鐵礦、銅礦所在,以及各郡礦產分佈之情,詳細列於奏章之中,還請陛下御覽。”

嬴政接過奏章,仔細翻閱著,不時微微點頭,直到看完後,面露嘉許之色,說道:“羅愛卿勘探有功,朕心甚慰!”

“傳朕旨意,即日起,四十八郡皆設工坊,專司銅、鐵、煤炭,三礦開採冶煉。”

沒錯,所有郡!

往昔之時,因為此等礦產分佈不均,新設之郡技術亦多滯後,難與中原地區的冶煉之術相較,大多不具備建立鍊鐵場所的條件。

加之不同郡的經濟發展重點以及需求各異,或重農,或重工商,或重礦冶,故而多依實際情況進行規劃佈局,只在有需求、有條件的地區設坊。

然今時今日,需求量大增,且還會越來越增,故而,即便不具備條件的郡縣,閒置亦是閒置,能多設一二坊,便可多冶煉些許。

“胡族之地,亦設銅、金、鐵、煤四工坊,以固邊陲。”

什麼?

非但諸郡皆設冶煉之所,就連那匈奴之境亦將設立?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只覺得不愧是陛下,這要麼不增則已,一增便是舉國之覆啊!?

若是以往,他們

對於此等大膽而激越的決策,必會稍作勸諫,畢竟用不到那麼多,但在當前的局勢下,只覺得愈多愈善!

因為,不論是大規模的道路鋪設,還是精良的兵器和堅固的鎧甲的更新換代,亦或是如今如燈泡這些需要鋪設的電網等等等,皆已迫在眉睫!皆需巨量的礦藏!

見文武百官們一個兩個全都由衷支援的模樣,嬴政目露一絲野心,“蜀郡郡守日前上書,言滇中之地,宜設鹽廠,且欲與滇國王室共商,依其律令,購地或租之,再請開採與商運之權,共圖發展大計。”

嗯?

在滇國購地或租之,設立鹽廠?

不知情的大臣們身體微微前傾,紛紛豎起了耳朵。

嬴政雙手負於後背,踱步於御臺之上,繼續說道:“還言及,若滇國能予補貼或稅惠,我大秦亦當報之以李,許以免費修路,以利物流,減其轉運之費,增其效力。”

“至於人力,當因地制宜,廣納滇地之民,施以專訓,提其技與效,配以合理之酬。”

“此外,與滇國王室、貴族及地方豪強共謀,以利共享、邦互動利,借其力以解土地、稅賦之難,為鹽廠發展除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