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大人,蒸汽機之制,受諸多因素所限,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其一為規劃階段,即需全然領悟蒸汽機圖紙的原理,因為當下乃是從無到有的設計,故而需要進行大量的籌算、摹擬、驗證,以確保設計的可行性。”

“其二為材料準備階段,收集、採購合適的原材料,如鋼材、銅材、密封材料、耐火材料等,並進行燒製,好在這一階段目前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已然告竣。”

“其三為零部件加工階段,即打造包括氣缸、活塞、連桿、曲軸、鍋爐等各個零部件。”

“這期間,需要使用鑄造、鍛造、切削、銑削、焊接等諸般技藝,若有現成的器械相助,或只需半個月左右,但若僅憑手工或簡單的工具進行加工,時間便會大大延長,可能需要一至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最後便是組裝與除錯階段,諸部件合而為一,成為蒸汽機,並進行除錯、測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七日至半個月,若在除錯過程中發現問題,還需對零部件進行重新調整更換,時間會相應增加。”

“目前,蒸汽機便正處於第三階段,但好在紡紗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組裝除錯階段,想必月底之前可以先造出一臺。”

【歷史上,徐壽和華衡芳在晚清時期,裝置簡陋全靠手工操作,製造出我國第一臺蒸汽機也花費了三個月時間呢。】

【不過他們估計也就五到十個人左右參與?】

【而我們,光是太僕那邊就調過來了二十三個人!】

【這就叫時間不夠,人數來湊?】

“現成的器械相助是何意?我大秦莫非沒有現成的器械可用於此嗎?”馮去疾微微蹙眉,問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倒是有簡單的機械裝置。”顧綾雪稍作停頓了一下,“但下官所說的器械,乃是指一些專門用於精密零部件加工的器械。”

“不過還請陛下與諸位大人放心,其實工程防禦學院那邊也已經分出部分人手,與工室一起,在著手研製機床了。”

“其中包括專門用刀具進行切削加工的車床,有能快速準確地加工溝槽等諸般複雜形狀的銑床,有專用於物件鑽孔的鑽床,有對工件的內孔進行位置定位、深度精度等加工的鏜床,有對零件進行精密磨削的磨床,以及加工出光滑平整的平面的刨床。”

“只要製造出了機床,原本憑藉手工或簡單工具需要一至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完成的零部件加工,便有望縮短至數週甚至更短時間。”

“也就是說,原本兩個多月才能手工製造出一臺蒸汽機,但使用這些機床,最快可能只需要七日至半個月左右。”

“紡紗機的話,從加工零件到進行組裝,也可能只需要十日左右。”

這……!

簡直超乎想象!

這話一出,滿座皆驚!

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震驚與反思之中。

這機械之力,當真是個好東西,為何吾等從前從未想到此等妙法呢?

陳廷、公輸良等工官又是驚歎,又是露出羞愧之色,為何他們就未曾深思過如何從根本上變革生產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