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淵露出理解之色,溫和的笑道:“顧大人難處吾自然能夠理解,學問之事,確實非急功近利所能成,需得耐心與毅力並重,故而您也無需過於憂慮,只要能在學堂建成之前將這些教材編撰好,那便是極好的。”

“不過,顧大人在朝堂上所說之三年之學後非義務教育階段,如設立四至六年之中學或專科教育,對此有何具體設想?”不等顧綾雪詢問,謝文淵便主動問道。

顧綾雪想都沒有想,顯然對於這個問題早就已經思考多時,直接說道:“事實上,我的想法很簡單,那便是設立分級授學之制。”

“首先,三年的基礎教育可以視為小學階段,乃義務之始,旨在普及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使童蒙皆有所得。”

“繼而,四至六年,視為中學階段,因為此時學子們已經具備基礎之學識,故而可深研文學、算術、史籍等學科,並增設自然科學、工藝百工等實用之學,以培養學子們之綜合能力,深化對各學科的理解。”

“至於專科之教,乃為有志趣、稟異才之學子而設,授以專門之藝,俾其深造有得。”

“最後的五年大學,為高等教化學府。

其中,三年為本經之學,築堅實之基,加上兩年深入專攻,如此一來,學子可根據己身興趣喜好,選擇不同領域深造。”

“具體來說,就是小學三個年級,中學四個年級,大學五個年級,共計十二個年級。”

“按照我的構想,自小學一年級開始,所學知識應該是由淺入深的。”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學子們應該學習基本的讀寫能力,簡單的算術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

“到了小學二年級,則可以增加一些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比如植物的成長過程,天氣的變化規律等。”

“小學三年級則是進一步深化這些知識,引入歷史故事和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家鄉乃至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

謝文淵聚精會神地聽著,示意顧綾雪繼續。

“論及中學之制,若定為四載春秋……”

“中一年級,學子們除了繼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學習基礎代數和幾何概念,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之外,還將涉及生物、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諸學科。”

“生物者,乃辨識動植物之種類,曉其生長之週期,初探生態系統之奧秘。”

“物理之道,在於力學之精義,及簡易機械之運用。”

“化學,則研物質之變易之態,習基礎之實驗。”

“地理之學,廣涉中洲山川之形勝,各地風土人情之異同。”

“歷史一科,則溯中洲往昔之大事,略窺世界各國興替之跡。”

“至中二年、中三年、中四年,各科皆須深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期培育德才兼備、學有所長的各種人才。”

這一番話聽完,在場的幾個人全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李斯更是目光詭異的看了一眼顧綾雪。

心中暗想著,這小子年紀輕輕便已博學多才,涉獵廣泛,莫非她便是這般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步步習得如此豐富知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