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蒙武開口,又緊接著說道:“至於為何成書寥寥無幾,那是因為我大秦的將領們忙於戰事,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總結與撰寫,以至於兵法的傳承多是依賴於口傳心授,而非書面文字。”

“且兵書所載,皆軍事機密與戰略要術,豈能輕易示人?故不輕傳於世。”

“沒錯,我秦人重實戰,務求戰必勝,非徒撰文作書。”蒙武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抹欣慰,也劃過一絲微不可查的遺憾,“誠然,也不可否認,為父確實亦不善筆墨,故至今未留兵法之作。”

“然近日,朝廷建諸子百家大學,設武備戰術學院,此舉,正是為興國強軍,啟智育才,使兵學之術得以光大,非獨藏於暗室,而要昭示天下。此乃大勢所趨,也是我蒙家子孫應當積極參與的變革。”

“兵法之道,變化無窮。即便為父不善文墨,也不如武安君、武成侯、內史騰等諸將,但亦願竭盡綿力,著書立說,以記歷代戰例,闡兵法之精要,使後人能悟用兵之妙,應無窮之變。”

蒙毅聽罷,心中湧起了一股深深,說不出道不明的異樣感。

敬畏是有的,但是吧……著兵法,此等繁重之事,您這年事已高,身體能否支撐得的住呢?

最重的是,武定侯那小子,她哪是想著書立說,傳承兵法?

依他看,分明只是想找幾個能幹的幫手,既能獨立處理事務,又能教導後輩,好讓她自己躲在一旁,偷得浮生半日閒。

而且您方才也說了,現有兵書,如《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陣圖》、《神妙行軍法》、《尉繚子》,皆是歷經戰火考驗的兵學經典,教授學子足夠矣……

即便真想著蒙家兵法,交由兄長蒙恬與吾二人承擔即可。

吾雖未曾親自打過仗,但好歹也是自小與兄長一起學習兵法,同樣精通之!

看著老父親那深深的黑眼圈,蒙毅想了想,覺得自己還是得再勸解一番,不然再如此熬下去,恐怕兵書還未出來,人就先熬沒了!

但還不等蒙毅開口,蒙武便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道:“你兄長以武略抵禦外侮,守衛邊疆,而你,則需以內政安邦,輔佐朝綱。切記,兩相結合,方能使我大秦基業固若金湯。”

“父親教誨,兒……”蒙毅話還沒說完,一陣輕快而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庭院的寧靜,總管匆匆入內,神色恭敬的稟告道:“啟稟家主,公子,謁者大人已至府上,言奉陛下之命,特來遞交詔令。”

蒙武聽罷立即起身,面露肅穆之色的對蒙毅說道:“謁者親臨,必有要事,與為父一同前去迎接吧。”

蒙毅點了點頭,想起了下朝時單獨被留下的那幾個人,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蒙府正廳裡,謁者身著朝服,手持詔令,正靜靜等候,見蒙武父子到來,謁者上前一步,行禮道:“蒙將軍,上卿大人,陛下有詔,命下官親手遞交於二位手中。”

說著,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詔令,以雙手恭敬地呈上。

“有勞了。”蒙武應了一聲,伸手接過詔令,展開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