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去疾、顧綾雪和張良三個人的話都彷彿一把銳利的劍,直擊心靈深處,喚醒了王綰內心深處的豪情壯志,也讓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帝都大學諸子百家和學子們的決心和信念。

“諸位心懷大志,志在千秋,實乃大秦之幸也!”王綰頓時心生敬意,對顧綾雪和張良兩個人刮目相看。

他深知,此等胸懷天下、志在千秋的豪情,世間罕見,非大才大德之人不能有此抱負。

顧綾雪目光堅定,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讓天下只有一個聲音,讓全世界三五千種語言,上百種文字都變成一種語言,一種文字,讓後世子孫皆以大秦為行事準則,這場文明間的對弈,大秦必不能輸。”

“承蒙陛下厚愛,下官得以擔任這帝都大學校長之職,可我年紀尚淺,雖有志於學,卻缺乏經驗,心中不免忐忑。”

說到這,顧綾雪轉向馮去疾,目光中滿是敬重,“但幸得眾位大人相助,先有馮相大人鼎力相助,不僅親自督造了這座宏偉的學府,還將諸子百家各學派全部匯聚於此。”

“後又有武成侯、通武侯以及蒙老將軍擔心學府內的學子們會缺乏一份沙場上的血性和實戰經驗,願意重返朝堂,親自擔任總教官、榮譽教授以及副教官一職,無私的分享自己的軍事戰略和戰術經驗。”

顧綾雪環顧四周,感慨道:“這裡,匯聚了大秦各地的英才,有諸子百家領袖,有王老將軍這樣的猛將,有文武百官之子嗣,還有來自各郡縣送來的箇中翹楚……然下官我,年僅十六,涉世未深,雖有志於讓大秦文明引領後世,卻自感德不足以服眾,能不足以馭群,心中實是誠惶誠恐。”

說到這裡,顧綾雪又看向王綰,一臉崇敬的說道:“而您,丞相大人,您乃大秦開國元勳,昔年不僅以武略拓土開疆,亦重文教,激勵士人著書立說。大人之理念與精神,下官自小便仰慕不已。”

“若下官能得大人一半之智慧與才能,能有如大人這般善於組織管理,於國家大計有遠見,善於選拔賢才,則我輩何愁不能育文武兼備之英才?何愁不能實現天下一統,使大秦文明照耀千秋萬代乎?”

居然才……年僅十六?

自感德不足以服眾?能不足以馭群?

故而……是想讓老夫出面?

聽著顧綾雪那充滿敬意與謙遜的話語,聽著她所描述的那個宏偉計劃,王綰心中不禁激起了千層浪花,也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蠢蠢欲動。

讓全世界三五千種語言,上百種文字都變成一種語言,一種文字嗎……

這一刻,那股久違的,沉寂已久的熱情,似乎被徹底的點燃了!

他彷彿自己又再次回到了那個開國之初,與君王共謀大業的崢嶸歲月。

王綰深深地看了一眼顧綾雪。

此子年紀輕輕,便懷有如此非凡的遠見與抱負,老夫若能助她一臂之力,共同培育出一批文武兼備的英才,實現七洲一統之偉業,讓大秦文明如日中天,照耀千秋萬代,此非但為國家之幸,亦是我王綰晚年最大之榮也!

立於一旁的馮去疾,聽著顧綾雪的慷慨陳詞,目睹著王綰眼中那激動與充滿野心的光芒,他知道,這事成了,可心情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複雜感。

這又是說自己年幼無經驗的,又對王老將軍等人重返朝堂表達敬意的,更對人王公捧至雲霄,似乎缺了他就不能實現天下一統,不能在三大文明博弈中勝出的……

這等犀利之言辭,這等宏偉之大計,但凡心懷理想,胸有丘壑之人,豈能不為之動容?

最重要的是,此舉若成,將是大秦乃至華夏曆史上的一次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