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月以來,朝廷屢屢頒佈新令,減徭役、建學堂、賜糧種等,全都是關乎民生的大好事情。

不知道這一次又會是什麼好事呢!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雙雙滿是焦急與好奇的眼睛緊緊的盯著那張貼在高處的公告,滿臉都是渴望之色。

怎麼還不宣讀啊!

為啥我不識字啊!

焦急的等待中,無數百姓心中都忍不住湧起了一股無奈與遺憾。

不多時,一名令史走上了前來,圍觀的百姓們頓時安靜了下來,就聽令史聲音洪亮而有力的開始當眾宣讀道:“秦始皇三十五年秋,皇帝詔曰:朕,承天命,統一六國,開創帝業,以法治國,以德治民。”

“今國家大興,百廢俱興。故朕決意,開科舉之門,即,設文武兩科,分鄉試、郡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層層選拔,以才德兼備者入仕為官。”

“文以算術、星曆、地理、律法等基礎學科為題,武以射御技擊為考。”

“鄉試:即各鄉選拔有才學之士,舉行初試,選拔合格者,參加郡試。”

“郡試:由各郡治所舉行,進一步選拔合格者,進京參加會試。”

“會試:集中於咸陽,由朝廷大臣監考,選拔優秀者。”

“殿試:由朕親試,選拔最傑出者,賜予官職。”

“凡我大秦子民,皆可憑學識才華參加科舉考試,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凡考試作弊者,嚴懲不貸,終身不得再考!官員親屬,亦須透過科舉,方準為官。”

“考試合格者,依成績優異,賜予不同品級官職。”

“官員俸祿,由朝廷統一發放,以養其家,以安其心。”

“自朕詔書下達之日起,各郡縣即刻著手準備,一年後舉行首屆科舉。”

“朕望天下英才,踴躍參與,以展才華,以報家國。”

“制曰!”

當令史宣讀完最後一個字時,就看見周圍的百姓們全部都驚愕在原地,一個個全都瞪大著眼睛,眼神中充滿了不可思議。

一時間,整個現場都陷入了一片詭異的靜默之中。

過了好一會兒,百姓們才逐漸回過神來,彷彿剛剛從一場夢中醒來一樣,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聲音越來越大,很快便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老天爺,這是真的嗎?!”一位中年農夫撓了撓頭,一臉的茫然。

“居然不問出身?莫非我等草民也能透過科考走上仕途?”旁邊一位稍顯見多識廣的商販也是滿臉的不可置信。

“只要能透過考試,就有可能成為官員?”一位懷抱稚子的農婦眼裡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激動的整個人都在顫抖,家中長子已經準備送去學堂讀書了,若是可以,真想把幼子也一起送學堂去!

“是啊,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一位年輕的少年緊握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