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滿朝文武百官皆憂,真怕活不到陛下一統天下那一天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真怕活不到陛下一統天下的那一天啊!
越想,滿朝文武百官心中的急迫感和憂心便越強烈一分。
太僕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陛下欲一統七大洲,此志雖宏,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各地風土人情迥異,語言不通,法律不同,如何治理?更何況,長途征戰,民不聊生,恐非長久之計。”
李斯聽罷,那有些渾濁的老眼裡閃過了一絲精光,微微提高聲音,對太僕等人沉聲說道:“帝王一統六合,今欲跨海越漠,整合天下諸州,非法治不可,唯有以嚴明之法度規範各族,方可使之馴服,天下歸一。”
只可惜,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怕是活不到大一統的那一天了。
馮劫沉吟片刻後,說道:“嚴明之法是必然的,但也需仁義為先,不論征服多少疆域,首先應當考慮如何安撫新附之地民眾,推廣我大秦法制,使其得以迅速穩定,而非一味征伐。且遠涉重洋,恐難以實時管控,容易滋生叛亂。”
馮去疾微微眯了一下眼睛,也沉聲說道:“還須得重視文化統一,正如當年統一文字,度量衡一樣,應派遣學者遠播我華夏文明,以文化融合諸國。”
少府微微蹙著眉,擔憂道:“話雖如此,所需人力、物力、財力將無比巨大啊,且目前我朝初定不久,民生尚需休養生息,若欲實現此壯舉,還需儲備充足的糧食,修繕道路,疏通運河,保障後勤補給線暢通無阻,否則即便兵馬一時得勝,長久維繫也將困難重重啊。”
蒙毅呵呵一笑,“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過當下可先派遣使節先行,瞭解各地風俗、國力、民心,尋找盟友,分化敵對陣營,或可透過婚姻結盟、經貿互惠等方式逐漸削弱他國抵抗之心。同時,切忌閉目塞聽,當廣泛接納各國來使,學習借鑑他洲之長,揚我大秦之威。”
聽著三公九卿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認真討論,王翦心中也是豪情勃發,“若他日征戰必要,我王翦願身先士卒,以手中長劍,將大秦的旗幟插遍世界各地!”
蒙毅聽後當即稱讚道:“武成侯豪氣干雲,本官佩服!”
馮去疾也哈哈笑道:“確實,王老將軍英勇善戰,威名遠揚,若能親自掛帥出征,必定能迅速平定四方!”
“哈哈哈……”
……
在文武百官們紛紛思考對策,相聊甚歡的時候,諸子百家這邊也同樣百感交集,生出一股急迫感。
儒家孔鮒感慨道:“我儒家素來講求大一統,天下也理應歸一聖明君主來統一治理,但王者之道,當在征服各地時,先以禮樂教化四海,而後以“德”服人,使萬民感念天朝恩德,皆能享受到大秦的恩澤,如此方能真正的天下歸心啊。”
墨家黃庭靖嘆道:“戰事難免傷及無辜,但一統七洲之際,若能首要化解矛盾,興水利、利民生,做到兼愛,倒也不是不可。”
道家黃石公撫須笑道:“無為而治並非無所作為,而是強調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若朝廷能在統一過程中設立良好制度,以和平手段解決紛爭,懷柔遠方,化劍為犁自然最好。若是不行,那便以德化人吧。”
“是矣!”
其他院長也紛紛表示同意。
而走在最後面的蕭何和張良兩個人聽到前方這些院長們的話,互相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閃過了一絲異色。
一統七洲之際……
以德服人?
以德化人?
你們都是認真的?
總感覺這些人話裡有話啊!
是他們所想的那種“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