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受教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直忙活到晚上,丁志澤發現,自己的樂評也僅僅寫了三分之一不到。
而且,這三分之一幾乎都是歌曲比較容易解讀出來的東西。
撓了撓頭,丁志澤不由感覺到一陣頭疼。
真要等自己的樂評出來,最少也得是兩三天後的事情了,到那個時候,《東風破》最熱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輕輕嘆了口氣,丁志澤還是停下了手上的動作,轉而刷起了微博。
之所以刷微博,一來是丁志澤想稍微放鬆一下,畢竟今天坐了一天,也寫了一天的樂評;二來則是他想看看,微博上網友對於這首歌有著什麼樣的評價。
翻看了半天小時網友的評論,丁志澤雖然沒收穫什麼東西,但心情也稍微放鬆了一些。
不過就在丁志澤想退出微博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了一則博文,這則博文的標題讓丁志澤渾身一震。
《淺談東風破中的詞文化》。
很明顯,這是一則《東風破》的樂評。
《東風破》釋出的當天網上就出現了樂評,這一點並不足以讓丁志澤感到吃驚,真正讓他吃驚的,是博文作者的名字。
安平興。
安平興是誰?
華夏音協的副會長!
華夏樂壇頂級音樂鑑賞家之一!
這位不說是德高望重,但起碼也是公認的行業大佬,屬於能讓丁志澤這種樂評人膜拜的那種。
這種大佬的樂評,當然值得一看。
帶著這樣的念頭,丁志澤點開了博文。
“雖然是談詞文化,但首先我得跟大家說清楚一點,那就是《東風破》這首歌擁有華夏風曲調的同時,兼具時尚的節奏感,這是一種極好的創新,並且整首歌將古典音樂的骨架與流行音樂的血肉相融合,但從創意上來說就十分難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並且,這首歌的古風意味十分濃重。舉個例子,在第一段副歌唱完後,間奏又拉了一段幽遠的二胡,頓時一股離愁被宣洩而出,濃郁得化不開。然後在最後一段副歌,加入歌詞文字裡反覆提到與強調的樂器——琵琶。接著升高了key,帶出故事的高潮。”
“最後再用一段二胡作為結尾,更增添幾分婉轉悠揚,將離愁一路延伸,令人回味再三,頃刻間讓人恍然產生一種錯覺,彷彿有段可以追憶的傷心過往竟是一件幸福的事。”
“這種手法簡直堪稱絕妙,我一度以為自己不是在聽人唱歌,而是在聽人講故事。”
“但是,這些都不是我今天所要說的重點。我今天要講的重點,已經在標題裡寫了出來。那麼接下來,我會仔細跟大家分析。”
“關於歌詞創作的修辭學運用,諸如形容詞轉動詞的一個詞性轉換,也就是‘轉化’,有時也可稱為‘比擬’,就是把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具象。”
“像詞中的‘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視窗……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還有‘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你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這裡的‘離愁’‘孤單’‘漂泊’‘浪跡天涯’跟‘思念’這些抽象的形容詞都不是具體的意象,但在轉變詞性後,變為一個具象的幾乎可以觸控得到的實物,這加重了它們所代表的意象的重量感。”
“就像‘燭火’,它怎麼‘清醒’?它又要怎麼‘苛責’?這當然是擬人化的一種手法——將燭火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人情的意味。”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的腦海中才會浮現出詞中的主角被情而困,連燭火都不忍打擾或是苛責,然後藉此帶出縈繞在他周圍的孤單氛圍。不僅如此,‘酒暖回憶思念瘦’裡面的‘暖’,它本來是形容詞,但在這裡變成了動詞,因為它‘暖’了回憶。”
“並且,歌曲在創作中還加以了對仗形式的使用。如‘一盞離愁’對應‘一壺漂泊’,這使得歌詞無論是念讀還是吟唱上都更朗朗上口。基於以上種種,作詞人以一種十分細膩地心思,來營造除了文字的意境美感,將自身的浪漫構築在其中,所以當我們在聆聽這首歌時,才能有想象的空間與閱讀的張力。”
“......”
將一整篇樂評看完,丁志澤差點拍案叫絕。
不愧是音協副會長,這樂評就是高啊。
想了想,丁志澤轉發了安平興的博文,並附加了一句話。
“受教了。”
喜歡從蒙面歌手開始請大家收藏:()從蒙面歌手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