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正義先生”

6

容釋之調出幾則新聞標題, 將便攜型筆記本轉過來對著我們。

“2023年10月8日,警方抓獲五名持槍兒童;該年12月29日,警方督察被一個十五歲女孩當街刺殺;2024年7月14日, 七名初中生搶劫珠寶店價值千萬元的珠寶,時隔半月後被捕獲——這裡是我隨手找出來的幾條,最後一起搶案的犯人被捕就在前幾天。他們行動時的肢體語言具有強烈統一性,在審訊時他們居然寧願死也要維護組織, 整體呈現符合葉永恆所期望的傀儡狀態。我們唯一獲取的資訊是他們稱呼首領為‘正義先生’……”

容釋之是想問無歆為什麼派出來行動的都是孩子, 而且這些孩子還拼命維護折磨他們的組織。學過心理學的人就是喜歡包裝自己的話,使其容易接受。很顯然,無歆現在沒有閑心等他講完,直接打斷了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基於蒙面電擊實驗, 在1971年夏天策劃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原本計劃持續兩周, 卻在第六天結束了。他們的訓練基地很多,我所見過最大的一處是一座無名島。那也是我最初被送去訓練的地方。他們採用‘斯坦福監獄實驗’的機制和一些傳銷組織的套路, 建立了一套無懈可擊的洗腦程式,專門針對或拐或騙來的幼童。”

近年來心理學逐漸普及, 歷史上著名實驗的曝光率也越來越高,其中較廣為人知的就有“斯坦福監獄實驗”。

當年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 招募男性志願者來參加一次為期兩周的關於監禁的心理學研究,承諾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的報酬。

他在報名者中選出24人作為受試者,他們均為20歲左右身心健康的男大學生, 並且沒有經歷過會對成長造成影響的重大事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沒有犯罪史。津巴多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 讓一組人扮演監獄看守,另一組人扮演囚犯。

這些“囚犯”被矇住雙眼, 被警察從自己家中送到模擬監獄。到達監獄後,囚犯們被要求脫光衣服,面向牆壁站著,“看守”們會向他們發放囚衣與塑膠拖鞋,並給他們噴上編號。囚犯們被剝奪了名字,只能以囚衣上的編號稱呼。看守們穿著統一的制服,配有警棍,還戴著銀色反光太陽鏡,可以在模擬監獄內自由行動。看守叫囚犯時必須叫編號,囚犯則必須稱呼看守為“長官”。

開始實驗的第一天,所有受試者都感到不適應。囚犯們舉止散漫,不願意服從命令,但看守們無師自通,很快建立起一套嚴酷的懲罰機制。如果囚犯敢反抗,他們就用噴滅火器或者關小黑屋的方式懲罰他們。總之,當看守們發現自己手上的權力能夠直接影響到囚犯們時,他們的懲罰方式就越來越肆無忌憚。

面對囚犯的反抗,看守們學會了挑撥離間,比如讓表現好的囚犯享受特權,然後把叛亂分子分成兩部分,給其中一部分人好吃好喝,讓另一部分人懷疑這些同伴是在賣友求榮。

結果囚犯們之間的信任被摧毀了,看守們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威。實驗僅進行了36小時,就有1名囚犯精神崩潰,津巴多不得不將他提前釋放。之後又有好幾名囚犯出現了嚴重的應激反應,一共有5名囚犯被提前釋放,而剩下的囚犯都變得麻木不仁、逆來順受,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囚犯身份。看守們同樣入戲太深,懲罰方式也越發殘酷,甚至讓囚犯們模仿同性戀的性行為。

津巴多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並在實驗的第6天提前結束了這個原本計劃持續兩周的實驗。聽到實驗結束的訊息,囚犯們如釋重負,甚至因重獲自由而抱頭痛哭,但看守們好像還有點意猶未盡,表現得很不捨。

實驗過後,有人做出總結:

第一,他們獲取了絕對的權利,並且會透過各種方式合理化自己的過激行為,無法察覺對於囚犯的暴力傾向。

第二,去個性化。看守從心底認為他們不需要自己做過的壞事負責。

第三,群體服從權威的心理。囚犯們會透過服從看守的權威來獲取安全感,以此對抗心裡的恐懼。

第四,不論看守還是囚犯,受試者都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入了戲。囚犯們徹底變成了極端環境下的弱勢者,認為自己沒有決定權,甚至忘記了這一切根本只是實驗。

第五,實驗中囚犯們沒有名字,只用編號來稱呼。看守們透過把囚犯變成一個抽象的概念來避免內疚感。

第六,習得性無助。人們在反複反抗失敗之後,會變得消沉,不再嘗試抵抗。

“邪惡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平凡。經歷過折磨的孩子都堅信自己所受的磨難皆源自父母親人的冷血無情,要不是被親人拋棄,他們就能獲得幸福的生活。正義先生不僅是收養他們這些棄子的恩公,還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於他們而言,既然命都是正義先生給的,那麼無論是維護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誓死執行命令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對於孤兒或被拋棄的孩子來說,給他們灌輸一套獨特的思維體系實在是太容易了,這套思維不需要遵循倫理法則,只要一個群體權威的流程就足夠了。

容釋之找出不合理之處:“即便是再完善的洗腦程式,也總不可能使數量如此龐的大孩子全部臣服。既然你可以找機會跑出來,就一定有漏洞可以讓聰明的孩子重獲新生,再不濟也能找到機會傳遞出關鍵訊息。”

“不聽話的孩子會受到懲罰。”無歆拿起茶杯,隨意地用手指沾茶水澆盆栽,“做實驗不可能只用一種人,受過訓練的特工是做特殊試驗不可多得的材料。關於大腦杏仁核的實驗是他們最喜歡的懲罰方式之一。”

“你在說沈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