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雨過了許久,丟開煙頭,轉過身再次請求仲夏:“農村不像大城市,就這麼點人,誰家的豬生了仔,不到兩小時,能傳遍整個村子。”

誰要跟你生豬仔!

自作多情!

仲夏有些不耐煩,偏過頭:“你到底想說什麼?”

時雨幹巴巴道:“我們結婚的事,全村人都知道。但我倆離婚怕傳到我媽那邊,沒跟他們說。所以……”

仲夏昨晚一夜未眠,擔心的正是此事,早已做好心理建設,淡淡道:“知道了,我會盡量配合。”

當天去,當天回,在村裡待不了幾個小時。

應付一下就過去了。

仲夏上了個廁所,整理好情緒,車子重新啟動。

吃了兩個時雨在休息區買的茶葉蛋,仲夏斜靠在車窗補眠。

醒來已在盤山公路,放眼望去,村裡白花花一片,村裡大多種棉花,也有零星的玉米和胡蘿蔔點綴,看上去非常質樸。

她聯想到《大力出奇跡》,感覺永安村就像那個礦坑,地勢低窪,四面被大山包圍,大概他做遊戲是的靈感來自於此。

天際飄著靡靡細雨,時雨開啟雨刮,減緩車速,沒過多久便順道而下,進入村子。

仲夏第一次去農村,對眼前的一切充滿好奇。

土路顛簸,車子晃晃悠悠,開得很慢,兩旁是棉花地,幾位老人穿著雨衣,在田間收拾農具。

一名孩童在前面奔跑,大黃狗在身後不緊不慢地追隨著,時不時地停下,抖落身上的雨水。

仲夏發覺村裡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好奇地問道:“村裡的大人都去哪了?”

時雨慢吞吞跟在大黃狗後面,回道:“大多在春江打工,離這近,二線城市收入還湊合,也有去大城市打工的。不光這裡,大多數農村,都是目前這個狀況,所以我們的醫療診斷機器人,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功能。”

車子在衛生院門口停下,嚴大夫恭候多時,拿了兩把雨傘過來,送入車窗,熱絡地打招呼:“小夏,幾年不見,長得更加俊了,到底是城裡姑娘,我就說小雨這孩子有福氣。”

他五短身材,一臉滄桑,面板黝黑,穿上白大褂,看起來怪怪的。

仲夏只在婚宴上見過一面,對嚴大夫印象模糊,淺淺一笑:“嚴大夫好。”

嚴大夫招手說:“外頭雨大,進去喝口熱茶,驅驅寒,這不像城裡,四面環山,天氣說變就變,這雨一時半會停不了。”

衛生院條件簡陋,一幢兩層民房,一共就兩名大夫,另一位中年婦女是他的妻子鄭彩霞。

他一路走,一路說,夫妻倆是永安村人,以前在春江是第二人民醫院工作,他是內科醫生,老伴是呼吸科的,學歷拼不過高材生,多年升遷無果,城裡開銷大,不如回老家,幫扶村民。

診室裡有病人,是個老婆婆,在做機器人前張著嘴。

這臺機器人和辦公室裡的一模一樣,白色的,像個雪人,外觀平平無奇。

機械臂抬起,手指上接著電子內窺鏡,探入老婆婆口中,鄭大夫操控按鈕緩慢旋轉,對著機器人螢幕看了會說:“張婆婆,有點牙齦紅腫,上回跟你說少吃點辣椒,你就是不聽,你看這下疼得夠嗆了吧。給你配點消腫的藥,可記住咯,最近別吃刺激性的食物。”

機器人手指收回,張婆婆漱了漱口,難為情道:“曉得,曉得,下回不敢。”

她轉過頭,望見兩個年輕人,愣了老半天,指著時雨說:“你是時家那個小娃子,都長這麼大了,這是你媳婦吧?”

時雨點頭,抿嘴淺笑。

張婆婆開始唸叨起來:“上回你結婚,咱鄰裡相親可念著緊呢,娃多大啦?”

注意到張婆婆一雙眼睛,盯著她的肚子看,仲夏低垂眼瞼,囁嚅道:“他出國留學,剛回來,沒來得及……”

張婆婆在她身邊轉了圈,咂咂嘴:“你這瘦得跟竹竿似的,屁股沒點肉,不好生養,得叫小雨給你好好補補,我家棗樹今年結的果,又紅又大,來來來,去我家裡坐坐,帶點回去。”

時雨上前解圍,拉住張婆婆的手,把她從仲夏屁股上移開,像哄小孩一樣,說得很有耐心:“張婆婆,我這回來是工作,下次再去,可好?我保證。”

張婆婆笑得滿臉褶皺:“也是,你們年輕人工作要緊。小雨,你這機器人還挺方便,就是功能太少,你看我這糖尿病,每三個月要往春江跑一次做檢查,嚴大夫說他們這裝置不齊全,我這身子骨現在還硬朗,再過兩三年,就說不準嘍。人啊!年紀大了,腿腳就不利索。”

時雨頻頻點頭:“謝謝張婆婆提意見,我積極改進,爭取……爭取明年給你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