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道這大荒山老母,來自何處,師從何人,只是某年某月,一女子佔山為王,自稱大荒山老母,因武功絕世樣貌醜陋性格怪異,多年來而無人敢過這大荒山。

不知何故,一日大荒山老母來到迦府,讓迦父抱來迦陵,看到襁褓之中的迦陵後,便說此女異相,可成大事,但因八字身弱,需練武強身至十三歲歲,放可度過那命中劫難。

迦父聽後既驚又喜,驚的是女兒身弱而命中有劫,喜的是他雖然不在江湖,但對這自稱“大荒山老母“的蒙面女子有所耳聞,乃是世外高人,如今他唯一的女兒,卻有這等機緣,便欣然拜了師,並送上重金酬謝,不過卻被大荒山老母婉拒,只說此事乃天意,她只是行便宜之事而已,同時要求迦父須保密,不得外傳。

所以,當迦陵三歲後,迦府便對外宣稱體弱多病的迦陵須尋的一山清水秀之地修養身體,將其送往大荒山,每年寒暑兩季受大荒山老母指導學習其武功。

初到大荒山,迦陵便喜歡上這裡,可能因前世環境汙染嚴重,天氣常年霧霾,很少見這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所以雖說名為大荒山,其實叢林開闊,走獸奇多,漫山遍野山花爛漫,既充滿生機勃勃,卻又歲月靜好。

拜入大荒山老母門下後,迦陵方知這老母並非世人所道那樣,面目猙獰,性格怪異,相反卻是中年美婦,高深莫測,性格爽朗開明,性情不拘小節,胸襟非常人能比,對迦陵十分喜愛。

只因大荒山老母深知這世間女子容貌過美,若無自保能力,實為懷璧其罪,所以易容應對外人,因極其厭惡所謂正人君子的道貌岸然,江湖義士背後的虛偽與貪婪,故以一副醜容冷面相對。世人不知老母真面目,只知其惡名。

在老母的精心教導下,憑藉過人天賦,迦陵十三歲便已學得老母五成本領。大荒山老母深不可測,其中獨步江湖的“飛花立葉”輕功,被迦陵習得純熟異常,就如老母平日所說,女子習武,防身為基要,打不過一定要逃得了。

有了這輕功後,迦陵便有了一個興趣,前世因好打不平遭遇不測的她,來到這異空大也沒改掉這秉性,於是每次春秋時節從大荒山回到江城時,便是她劫富濟貧的時候。

考慮到官銀都有官府標號,無法偷取,於是便打起了大戶人家的各種玉器玉品主意來,名曰“偷香竊玉”,並自封“玉面小飛俠”。

除了習武,老母也教迦陵醫毒之術,老母說若是打不過,再逃不過,那麼就用毒,醫為救他,毒卻為救己。

這自古以來,雖說醫毒本為一家,藥可為毒,毒亦可為藥,但卻有一個規矩,醫不學毒,毒不學醫,而迦陵醫毒並學,卻實屬罕見。

學藝滿十年,迦父身體日益衰弱,迦陵雖在大荒山,卻時常因迦父的病情而憂思。

這一日,老母將迦陵喚到眼前:陵兒,你在我這已有十年,這十年雖然沒盡得為師所學,但以你現在身手以及才智,也是罕有敵手了。

為師在你剛出生那年便已知你身世不凡,異於常人,這世間之事,若然發生,必然有他的原因,你來到這個世界,我相信定然是上天的安排。

今年你已十三歲,你父病重,我也留你不得。這次你下山之時也是你出師之際,為師有一句話要送給你。

“將來不論如何,當你面臨惶恐矛盾糾結與痛苦時,你一定要記得,不要忘記你從哪裡來?這天地萬物皆有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大荒山老母說完這一番別有意味的話後,便將迦陵打發了下山,迦陵依依不捨的告別了老母,便下了山,直奔江城而去。

迦陵回到江城過了春節,迦父身體依然不見好轉,可能因長年累月心思謀算,消耗心神,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不過迦父生性豁達通透,倒不見悲風傷月。所以迦府依然如常,迦陵深知迦父習性,對待生死別有一番見解,所以雖然擔憂,但憂而不傷,平日裡依然保持了看書學習的生活節奏。

大丫鬟“米蘇”看到自家少爺沉溺看書已有半日,眼看夕陽即將西沉,天色將暗,門外越發熱鬧起來,便提醒一下迦陵,這元宵燈會要開始了;

迦陵按了按昏沉的額頭,喚來書童“餅乾”,讓其掌燈,並讓米蘇拿上披風和沉香,收拾一番,便準備前往玉麟社,她知道今晚必不可少的就是賞月寫詩、猜字謎了。

街上夜色已濃,燃燈放焰,好一番熱鬧,漫天的燈籠都已掛起,形態各異,有憨態可掬的兔子,也有生動形象的猴子,除了十二生肖,還有各種神仙鬼怪,老人孩子婦人們紛紛兩三結伴遊覽起來,各種小販也紛紛吆喝起生意來,好不熱鬧。

迦陵走在街道上,看著熙熙攘攘人群,長長的街道,猶如一副卷軸畫,而她穿插其中,感到一種“蒙太奇”般的效果,想到自身離奇的身世,再思及師傅告別之言,不由升起一種“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來。人力可為與不可為,界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