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紗櫥裡小小三間抱廈,坐著五位都總裁。

坐在正中,面對著門口的是翰林學士承旨張翰長。左首第一位是曲祭酒,然後是禮部侍郎齊鼎言。右首第一位是靖江郡王,翰林院侍講葉濤則居末座。

吳岫雲和殷嵐依次向他們行禮。而他們五人只在座上欠身還禮。

張翰長是個六十多歲的乾瘦老頭,平常不修邊幅,行止也不拘小節。

他孫子的年齡,比吳岫雲她們兩個都要大。張翰長見到她們,就跟見到自己的孫輩一般,十分得和藹。

“兩個小丫頭在翰林院還習慣嗎?有什麼只管和我這個老頭子說。”

吳岫雲和殷嵐受寵若驚,連忙躬身回道“多謝翰長關心,我們沒什麼不習慣的。”

張翰長頷首笑道“那就好。你們寫了些什麼?也讓我這個老頭子拜讀拜讀。”

吳岫雲二人想不到張翰長竟這般平易近人,原先的緊張拘謹,也不由得一掃而空。忙恭敬地將自己的手稿雙手奉上。

張翰長接過來仔細翻閱起來。邊看邊連連點頭,“蒙兀雖極北苦寒,也有抱大智慧者。你有心翻譯他們的詩文,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善事。

你這些譯文語句流暢,韻律優美,又不失蒙兀國的異域風情。確實難得。不過我們幾個對蒙兀語都不太精通,你以後可直接將稿件交與外面的周禮賓稽核。”

接著他又拿起吳岫雲的稿子看了起來。誰知,他看了沒多久,臉上的神色便鄭重起來。

嚴格說起來,這本還未完稿的算學書,實在不似一個有文學功底的人寫出來的。通篇都是大白話不說,還夾雜了不少他從未見過的詞彙字元。

但是,越往深裡思索,越能覺出裡面的玄奧。那些數字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字元代替以後,變得格外簡練。而且那些演算法,也都很有實用性。

“小丫頭,你的稿子為什麼是橫著寫的。而且那些符號似乎也無案可稽,你能告訴我,這些是從哪兒學來的嗎?”

說著又將這些稿件傳給其他幾位,笑道“諸位都是博學之士,或許你們見過也未可知。”

幾位傳閱了一遍,都搖頭說不曾見過。

吳岫雲知道自己必定很難過關。頭一件,她橫著書寫的排版,就顛覆了古人的認知。倒不是她非要表現得同古人不同,而是那些算式,很難用豎列的方式書寫。

再一個,她在第一章《奇偶數》裡,就用阿拉伯數字代替了漢字數字。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但也是她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才決定的。

吳岫雲深吸一口氣,躬身回道“回翰長的話。小女子認為,算學是一門實用的學科。我使用這些符號的用意,目的就是希望讓這門學科更容易入門,也更容易操作。

而我之所以會橫著書寫,是因為這些符號運算的時候,會列出一些算式。豎寫不僅不易書寫,也不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