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炮隆隆,鑼鼓聲聲。一擔擔一抬抬朱漆妝奩,迤邐出一片絢爛。

花轎晃晃悠悠穿城而過,行了約半個時辰,終於到達李府。一時府門大開,府裡細樂相迎,十二對宮燈分兩排領著大轎進門。

儐相請了新人下轎,吳岫雲如提線木偶一般,由著喜娘攙著跨火盆過馬鞍。

到了堂上,又遵儐相贊禮叩首跪拜。新郎缺席,只由李三郎貼身侍女手捧新郎喜服成禮。吳岫雲暗鬆一口氣,還好不是像電視劇裡放的一樣,和大公雞拜堂。

因著是沖喜,李府遍請賓客,大擺宴席,只盼這烈火烹油般的熱鬧能衝一衝府裡的晦氣。

此時,堂上觀禮的人挨肩迭背。禮成後,新人由兩個手執龍鳳喜燭的小童引著入新房。那些個愛瞧熱鬧的年輕小媳婦,皆呼朋引伴、語笑喧闐地擠挨著往洞房裡湊。

尚書夫人周氏坐在堂上受了禮,眼見這一幕歡騰景象,半是欣悅半是憂戚。嘆息一聲道:“由著他們去鬧吧!鬧得越歡越好。把哥兒姐兒們都叫上,小孩子身上陽氣重,鬧一鬧……或許能醒過來也未可知。”

一旁的尚書老爺李崇禮張了張嘴,終究是未發一語,搖搖頭起身回了書房。

一眾人在新房裡坐的坐站的站,一雙雙眼睛都往新人身上瞧。喜床上帳幔低垂,將床上躺著的新郎倌遮得嚴嚴實實。

榻上坐著的新娘雙手放在膝上,腰背挺得直直。身旁依次站著喜娘和兩個小丫鬟,俱是含笑垂眸雙手交疊,看上去倒是十分規矩妥帖。

新娘坐定沒一會兒,又有一位全福媽媽手持玉如意來揭蓋頭。一時間,眾人都靜了下來,一眼不錯的盯著即將展露出來的面容。

但見她:巴掌大的小臉,五官也都小巧平淡。臉上未曾敷粉塗面脂,看上去十分寡淡。倒是那一雙眼睛還算出彩,水汪汪的像似斂著一泓秋水,在喜燭的印襯下閃著盈盈水光。

大人們倒還算沉得住氣,略略打量了一陣便收回目光。眼裡的訝異輕視、失望不屑都一晃而過,臉上只留下端莊得體的笑影。

那些孩子大多是十歲以下的年紀,正是頑皮的時候。一個個目光炯炯地盯著她看,瞧夠了又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這個姐姐就是三嬸嗎?不知她和大姐姐哪個大些?”說話的是個個頭最小的小男孩,約莫只有兩三歲。圓圓臉,星星眼十分可愛。

“胡說,嬸嬸是嬸嬸,大姐是大姐,怎麼能混為一談呢!”八九歲的瑾哥兒,學著大人模樣板起臉來訓起了弟弟。

那小男孩嘴巴扁了扁,眼看要哭出聲來,一旁的大姐兒李玉蓮忙把他扯到懷裡,“琪哥兒,一會兒大姐帶你去瞧小鹿好不好?”

“好!”

“那咱們先乖乖的在這裡待一會兒,大姐給你一塊膠牙糖。”

“好。”

“我也要。”“我也要。”“我也要。”

“好,也給梅姐兒一塊。給妙兒一塊。呀,沒有了,大姐叫人去拿好不好。”

“不好,大姐不疼蘭兒,嗚嗚嗚……”

孩子們鬧成一團,注意力都從新娘子身上轉到了糖糕上。引得大人們啼笑皆非。

“我這裡有,桃兒去取些來。”吳岫雲適時開口解圍。

不管怎樣,這個婚禮是她前世今生頭一回,喜糖還是要有的。所以,昨天她就讓徐姚氏照她的方法特製了一些牛乳糖、葡萄汁糖、桔汁糖和話梅糖。誰料還真派上了用場。

桃兒依言取來食盒,開啟蓋子。但見那紅木鑲螺鈿寶盒裡,堆著滿滿的糖果。紅的白的紫的黃的,個個晶瑩潤澤,甜香馥馥。

孩子們哪裡見過這麼好看的糖果。全都歡呼雀躍地上前來爭搶,連看上去少年老成的瑾哥兒,都忍不住拈了一顆牛乳糖含在嘴裡。

吳岫雲身處這般喧騰熱鬧的景象之中,卻又彷彿置身事外。望著這樣一群鮮活生動的古人,吳岫雲保持著得體的微笑,全無一絲慌亂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