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婆做的便當很美味,可王寶康一點胃口也沒有。

他的眼睛盯著電腦螢幕上的《鄉3村教師》稿件,滿心都是遺憾。

他是很看好《鄉村教師》這篇在他當編輯這些年來,《鄉村教師》絕對可算得上是他遇到過的最好的一篇 短短的篇幅卻刻畫了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和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其中的寓意也是十分深刻,讀完之後給人帶來極大的震撼。

這樣的可遇不可求的範圍,人家能夠投給《科幻文學》真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可那個蠢貨總編竟然要求修改!

結果作者給拒絕了,眼看著一篇好作品從手指縫裡溜走,王寶康能不鬱悶才怪呢!

旁邊幾個同事正在興高采烈的說著什麼,似乎在談論某本寶康瞥了一眼,心想雜志社都這樣了,你們難道一點都不擔憂嗎?

想當年《科幻文學》紅極一時,算得上是科幻圈子裡數一數二的大刊物,極盛時期發行量超過三十萬冊。

那時候幾乎每個高中初中的班級都至少有一本《科幻文學》,每一期發售之後,雜志社都能收到雪片一樣的來信。

王寶康還記得他剛當編輯那會兒,信件都是用麻袋裝的。

現在呢,雜志雖然賣的還不錯,很大程度上卻是靠著讀者的購買慣性在維持。讀者來信什麼的少了許多,別說麻袋了,就連個塑膠袋都裝不滿。

再看別的雜志,《科幻大王》異軍突起,《科幻志》風光無限,發行量都是節節攀升,只有《科幻文學》總是心心念念著當年的風光,根本沒發現自己正在往死衚衕裡走。

其實《科幻文學》沒落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來了一個根本不懂科幻也不懂文學的總編。

這位總編大人以前是氣象局的小領導,不知怎麼混不下去跑來雜志社。

外行人領導內行人永遠都是一個悲劇,這位總編才一到任就熱情滿滿的要改革,結果他是怎麼改的呢?

總編覺得作者沒什麼用,畫師也沒什麼用。明明已經花錢僱了文字編輯和美術編輯,難道只拿工資不幹活嗎。

以後幹脆不要徵稿了,文字編輯來寫,封面和插圖就讓美術編輯來做,免得整天只是看稿子無所事事。

第一次在會議上聽到總編這麼說,大家還以為總編是在開玩笑,等弄清楚不是開玩笑之後,大家臉上的表情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學家都描述不出來!

至於其他的改革就更是離譜了。

什麼封面用不著太好,用貳佰元一張的美女照片風景照片代替就好了。

什麼雜志的紙質那麼好沒有用,用點低質量控制成本還能給大家多發點獎金。

什麼要針對中學生市場,每期拿出十頁來刊登中學生投稿,就連退稿也要登出來給大家瞧瞧。

王寶康真想罵人。

我們是《科幻文學》,不是鄉下集市上的掛歷!

我們是《科幻文學》,不是擦屁股的衛生紙!

我們是《科幻文學》,不是《中小學生作文選刊》!

要是殺人不犯法,王寶康早就把總編掐死了。

可是這是一個法律社會,總編又掌握著雜志社的生殺大權,雖然編輯們拼命反抗,卻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