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發怒之時,恰巧朱標從外面進來,懷裡抱著幾份厚厚的摺子。

“爹,誰要做咱們老朱家的女婿啊?”

朱標一邊把手中的名單遞給朱元璋,抄起一旁的茶杯,連灌了兩杯茶水解渴。

馬秀英急的站起來說道,“你倒點熱的喝,那是涼的啊,這孩子。”

朱元璋示意朱標湊過來,然後低聲說道:

“你大姐有心上人啦,你小聲著點,靜端紅著臉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了。”

朱標聽說後,立即來了興趣,趕忙追問道:

“爹,物色的人選是誰?家世怎麼樣?”

朱元璋故意賣了個關子,翻開朱標抱來的摺子一邊看,打趣兒子道:

“你猜猜,身為大明的太子,你覺得誰合適?”

朱標腦海立即就想到了胡翊。

最近這段時間,就他倆接觸的最多。

況且,胡翊的叔叔胡惟庸,是淮西人,投奔父親二十多年來,功勞雖然不及徐達、常遇春、李善長和劉基。

卻也多次做出貢獻,功勞足以排進第三梯隊。

胡翊的父親雖無大功,亦無大過。

至於胡翊本人,其精湛的醫術有口皆碑,尤其擁有扭轉生死之能,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受人敬重,別人巴不得將他供起來。

畢竟誰沒有個生老病死?

大姐若是和胡翊結成良緣,她的腳傷一定能治好,而且胡翊品行端正,又有醫名在外,為人還謙遜有禮。

將這樣的人留在身邊,斷然是隻有好處,而無壞處。

朱元璋聽著兒子的分析,點頭道:

“標兒這算是認可他了?還要把這個胡翊留下,將來培養他呢。”

朱標笑著點頭道:

“我看胡翊的品性,是個可造之材,他又有醫名在身,若能學著做些事也是好的。”

朱元璋聽著朱標的意思,一樣贊同的說道:

“有沒有本事,得叫他乾點事才知道,後面給他個機會”

朱標附和著說道,“這件事不急,先把大姐的腳傷治好再說其他。”

朱元璋看過了朱標送來的摺子,思索了片刻,而後說道:

“這份官員的封賞名單就不改了,現在開國在即,整個中華大地卻是一派頹廢場景,咱聽說好些地方都絕戶了,還要從鄰縣抽調人口去落戶?”

聽到這話,朱標臉上笑容消失,反而多了幾分感慨。

“爹,您雖然定下與百姓休養生息,輕徭薄稅的國策,但我大明百姓傷痕累累,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恢復。”

朱元璋沉默片刻,拿來開國大典的章程,虎目掃過一遍,而後指著上面的程式罵道:

“哪個混賬定下這樣繁瑣的章程?再減去三分之一,這個開國大典給咱再開的樸素些。”

公事說完了,朱元璋又想起滕德懋的事,冷著臉對朱標說道:

“明天把滕德懋招來,到咱的書房坐坐。”

馬秀英在旁邊聽了,知道朱元璋想幹些啥,立即勸諫道:

“你都是快做皇帝的人了,別老是跟大臣們過不去,胡翊的婚事,叫標兒去跟滕德懋放個風就好了。”

朱元璋卻不想這樣做,白了馬秀英一眼,道,“妹子,你把咱的心眼看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