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渴攻(1)
章節報錯
“真是豈有此理!”,此時的他還在大湖地區,想到陰山一帶可能面臨的反撲,他趕緊帶著自己的一萬五千騎回去了,他準備穿過大漠,從居延海附近的沙漠故道回到應天軍附近,再從應天軍回到黑城,這是最近、最快的道路,如果向東穿越大漠從九十九泉附近再南下回到黑城,或者穿越陰山白道,至少要多走十五天左右的時間。
契丹部落發展至今,已經由以前的八部縮減到目前的迭剌、乙室兩部,當然了,不是說其它的六部消失了,而是六部在長期的戰亂中勢力逐漸削弱,最後只好依附於逐漸強大的迭剌部、乙室部。
迭剌部目前有近十萬賬,乙室部近五萬帳,草原部族,一帳約有四到五人,十五萬帳代表的就是十五萬精銳,這在草原上確實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了,不過近幾年不斷與李晟基、女直諸部作戰,兩部的精銳也損失頗大,但十萬以上的精銳還是有的。
耶律突欲分得乙室部後,他將兩萬帳放在水草豐美的應天軍附近,一萬帳放在黑城附近,一萬帳放在九十九泉附近,五千帳放在呼延谷後世包頭)附近,五千帳放在大湖地區,大湖地區唯一的淡水湖哈拉湖自然被乙室部佔領了,“殺死”李晟基之後,完顏普嚕帶著族人遷到了北邊最大的烏布湖,烏布湖北邊便是茫茫大森林,與遼東北部的地理環境相似,想必完顏部也樂意。
耶律突欲今年四十三歲,幾個兒子都在十五歲以上,他讓長子耶律阮鎮守應天軍巴彥淖爾),次子耶律婁國鎮守呼延谷包頭),三子耶律稍鎮守九十九泉集寧),四子耶律隆先鎮守大湖區域,自己帶著他最喜愛的幼子耶律道隱駐守黑城呼和浩特)。
乙室部舉族皆為契丹國的貴族,全部是蕭姓,除了耶律德光的後族依舊在遼東一帶,大部分都跟著耶律突欲遷到了西邊。
作為貴族,自然不會像普通牧民那樣在草場上放牧,他們的牛羊也是其它部族的牧民在飼養。
耶律突欲在應天軍附近劃了一處草場作為他專用的軍馬場,附近住著三千帳乙室部人專門飼養軍馬,其他人則都兼著大小官職,管理著各處的韃靼部、阻卜部以及像薩葛部這樣的昭武九姓部落、遷到陰山一帶的吐谷渾部落。
而乙室部的青壯則全部作為耶律突欲的親軍分守各地。目前加起來也有四萬人之多,加上以前遼國西南面招討司的人馬,總數在六萬上下。
像此次偷襲李晟基的商隊,耶律突欲孤注一擲,以獅子搏兔之勢盡起他在黑城的一萬五千親軍,透過黃河西邊的沙漠驛道,經過居延海快速挺進到預定地點。
居延海南部由甘州回鶻控制,北部的大沙地則是三不管地帶,耶律突欲的大軍可以從容地由此透過。
遼東的耶律德光早已知曉了李晟基的死訊,當時他既欣慰,又忌憚,欣慰的當然是自己的大敵煙消雲散,雖然燕軍實力尚在,李晟基還有一個弟弟可繼承他的大位,不過他也清楚,燕軍是李晟基一手建立,在李晟基手裡與在李承基手裡完全不是一個模樣。
忌憚的是,自己的兄長剛接手大漠西邊便一舉擊殺李晟基,這份實力不能不使他萬分忌憚。
大薩滿夜觀天象,西邊確實有流星落下,不過在他眼裡,象徵著應龍之位的北斗七星中主管武事的開陽宮武曲星君依然熠熠閃亮,“難道李晟基之弟李承基也是應龍之象?”
遙遠的洛陽,李重美甫一聽聞此訊息也是大驚失色,李晟基畢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說他不悲傷絕對不可能,不過作為一國之君,國家大事畢竟在他心中佔據的分量更重,他很快便恢復過來了,內心甚至隱隱有些欣喜。
他立刻做出了反應,派薛文遇北上吊唁,並帶著他的旨意:讓武川郡王李承基兼領佑國軍、保國軍節度使,由李晟基的長子、今年才六歲的李延漢繼承李晟基的爵位,不讓李承基繼承燕王的爵位,而是讓一個小娃繼承,他的“帝王之術”可以說也相當了得了。
雄武軍節度使李彝殷聽到後則是大喜過望,他與李彝景等人接連擺了三天的宴席大肆慶賀,原本一度偃旗息鼓的雄心壯志也重新點燃了。
中山王,兼領天雄軍、昭義節度使張彥琪已調往他處)的符彥卿則是一籌莫展,難道自己的女兒有“剋夫”的命?聽說她已經懷上了李晟基的娃兒,可憐娃兒即使生下來也沒爹。
河東的劉知遠神色複雜,既為失去這一勁敵趕到慶幸,又對李晟基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整個佑國軍、保國軍上下則是哀聲一片,主動要為李晟基殉葬的也不在少數,不過都被李承基阻止了。
李承基在節度使府設定了靈堂,準備停靈七七四十九日後在下葬李晟基,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停靈第十日。
五虎堡以西的大沙漠裡,耶律突欲正帶著他的一萬五千乙室部精銳在沙漠的驛道上跋涉。
居延海到應天軍的沙漠驛道上,中間有一個小湖,名曰須卜澤,匈奴時代還是一個大湖,此時已經大大萎縮了,不過在茫茫沙漠裡也算一個不小的湖泊了。
居延海以東,賀蘭山以西,茫茫大沙地後世騰格裡沙漠)中有大小湖泊幾十處,不過能飲用的淡水湖泊不超過十個,而須卜澤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驛道就是沿著這些淡水湖泊或者水窪設定,如果沒有這些湖泊或水窪,想在這上千裡的沙漠裡開闢出一條驛道無異於痴人說夢。
湖泊附近還有一些水草、灌木,可供來往的牲畜食用。
耶律突欲此時正帶著大軍接近須卜澤,準備在須卜澤附近休整一下再走。
須卜澤是沙漠裡最重要的補給點,因為此處距離上一個補給點有兩百里路,這兩百里路只能靠隨身攜帶的水囊飲用,不過此時的水囊多用羊皮製成,也不可能裝很多水,兩百里路,騎士、馬匹的水囊基本上用盡了,特別是馬匹,此時正是口乾舌燥的時候,如果還沒有水源補給的話,不要說作戰了,能不能讓你上馬還是個問題。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