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囚籠政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知遠、桑維翰一死,河東形勢大變。
洛陽的李重美病也好了,他心知這肯定是自己皇叔的手筆,忌憚之餘,更多的是感謝和放鬆,深孚眾望的劉知遠、桑維翰一死,河東就不足慮了。
他立即派房暠帶領五千禁軍北上接管河東,便兼領雄武、昭義節度使,而又令符彥卿繼續圍困靈州,他已經想好了,從此以後就讓符彥卿擔任彰武、保大兩軍節度使,同時監視雄武軍、燕軍。
至於拿下燕軍、雄武軍他還沒有想過,在他病重期間,他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洛陽、汴州、陝州的異常,他必須集中精力來消弭這些禍端。
也難怪,歷史上的李重美就是一個仁慈多於權謀的人,當李從珂走投無路準備火燒洛陽宮殿時,還是被他勸阻了,說什麼現在燒了,後來的人又得重新建造,何必多耗民力之類的話語。
從此事就可以看出,李重美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缺乏作為一個帝王必備的厚與黑,就算李晟基逆天改命讓他登上了大寶,他自身的一些缺陷也暴露無遺,這也是他登基已經快五年了仍無法有效改變局面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君王,只有聰明和寬厚是不夠的,沒有堅如磐石的心腸肯定是不行的。
幾日後,李晟基盡起楊重貴第三師、高彥均第二師,加上隴右須卜力都的第四師,三萬騎兵浩浩蕩蕩殺到環縣、馬嶺、懷安附近。
野利狐的騎兵被壓縮到靈州附近後,他的部族卻還在環縣、馬嶺、懷安附近的溝溝壑壑和山上。
三路大軍各負責一縣,不過想要以一萬騎輕輕鬆鬆聚而殲之根本不可能,原因就是這裡的地形。
溝溝壑壑,加上山巒起伏,你從這頭堵上了,彼等又從那頭跑了。
高彥均負責環縣的清剿,根據李晟基之前的佈置,他將一萬騎分成二十個小隊,每隊五百人,將環縣附近的山體緊緊地圍起來。
環縣附近大的溝壑也就二十條,這些溝壑可以讓人馬快速地往來,小的溝溝壑壑還有不少,不過彼等想快速透過也不容易。
在外圍主要的道路上,隴右軍新成立的步軍第三師也分頭紮下了大營,堵住野利部可能的逃跑路線。
囚籠政策,這便是李晟基給他們制定的策略,來自於後世某軍的靈感。
……
一群驚慌失措的牧民從某一處溝壑跑出來了,迎面卻遇上五百全副武裝的騎兵,這群牧民便扭轉馬頭向另一頭跑,氣喘吁吁地跑了一個時辰終於接近溝壑的出口,另一隊全副武裝的騎兵又出現了。
接下來便是一邊倒的屠殺。
少數僥倖跑到溝壑外面,正暗自慶幸地疾馳在小道上,前面小路的正中央卻是一座營帳,端著弓弩計程車兵正嚴陣以待,這些人無奈,只得掉頭又跑進了另一條溝壑……
如此的事情在往復迴圈著,半個月後,環縣附近的野利部牧民只剩下一半了,還有七八千人全部被壓縮在一座鬱鬱蔥蔥的大山上,這也是環縣附近唯一的一座長滿樹木的大山。
高彥均的一萬騎將大山緊緊圍了起來,第三師的步軍也開始開始將營帳前移到大山附近。
環縣附近的野利部是野利狐親領的一部,山上,幾個頭人模樣的人正愁眉不展地坐在一起。
“我等還是降了吧,彼等將大山圍得死死的,咱們也出不去啊,目前的羊只只剩下一千多了,再過幾天我等就得喝西北風了”,一位中年漢子說道。
“不行,聽說燕軍對彼等痛恨的部族往往都是滅族,就是投降了,彼等也只會留下婦孺,我等男子絕對不能倖免”,另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反駁道。
“這……唉!都怪那拓跋部的李彝殷,彼等攛掇我等鬧事,必定沒存好心,不曉得大人為何相信了彼等”
“說這些有甚用,想辦法如何突圍才是正經”
“.…..”
幾個人正在樹林裡討論著,突然一聲慘叫從林子裡傳出來。
幾個人趕緊奔過去檢視究竟,這時林子各處又傳出了此起彼伏的慘叫聲。
“燕軍攻上來了?”,一人大驚失色地說道。
眾人互相望了一眼,臉色都有些凝重,不過都把腰刀拔出來了。
一共四人,兩人一組朝林子四處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