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郭威雪夜下蘭州(1)(第1/2頁)
章節報錯
蘭州以西,烏逆水與黃河交匯處,有一處關隘,名曰河口關,由於此處扼控河湟谷地要道,並提防霸佔鄯州的李孝謙、河州的乞伏歸仁,尚倫欽在此處修建了石堡,並有一千五百名步軍在此駐守。
不過在子城谷地戰役之後,蘭州城的防禦力量大大削弱了,尚倫欽將駐守金城縣的三千騎兵抽調了一半,駐守廣武縣的步軍抽調了一半,又將河口關的駐軍抽掉了五百。
這樣一來,蘭州城就有六千五百馬步軍了,不過警戒甘州回鶻的廣武縣只剩下一千五百步軍,警戒安定的金城縣只剩下一千五百騎,警戒鄯州的河口關只剩下一千步軍。
正泰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大雪。
大雪已經下了整整五天了,地上的積雪起碼有兩尺厚,像這樣的天氣,不要說作戰了,就是走路都很困難,要外出的話,必須得騎馬,還得是一人兩騎,空馬在雪地裡開出一條道路,然後騎士在沿著空馬開出來的道路走。
當夜,卻有一支隊伍滑行在烏逆水上,只見這支隊伍約莫有一千多人,他們從秦王川出發後,沿著一條谷地直接滑向了烏逆水,到達烏逆水之後便一分為二,一路約莫千人繼續向北邊滑行。
一路只有五百人,向南邊滑行。
此時的烏逆水已經凍得結實,連日的大雪還在上面覆蓋了薄薄一層積雪。
他們在秦王川穀底裡滑行時用的是雪板,劃出谷地上了烏逆水後就換上了冰鞋,冰鞋當然與後世的無法相比,不過在此時此地,也算的上一件“劃時代”的的產品了。
這五百人的小隊伍自然是李晟基的橫刀都,那千人的隊伍則是七峰都,橫刀都的目標自然是河口關,而七峰都的目標是廣武縣。
與此同時,駐紮會州的須卜力都的飛龍旅以及郭威剛練出來已經成軍的三千騎則騎行在黃河的冰面上,目標直指金城縣。
橫刀都、七峰都裡面都穿著比較貼身的鎖子甲,外面套著一件白棉布做的冬衣,每人還披著一件白色的披風,鐵盔上也是一頂捂得嚴嚴實實的羊皮帽子,箭壺、橫刀等都藏在披風下面,在雪夜裡,乍一看,你完全看不出是一個人。
河口關的一千吐蕃士兵正圍著火堆呼呼大睡,也沒有安排值夜的人,這天氣,敵人想要進攻就見鬼了,還沒摸到關口附近自己就累得半死。
河口關是一座石堡,是尚倫欽花了半年功夫才修建完成了,以前哥舒翰鎮守西陲時,曾在河州、蘭州、鄯州修建一百多處堡壘,河口關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唐末以後關口逐漸廢棄了,尚倫欽接受蘭州大權後,曾與鄯州的李孝謙多次爭奪龍耆城今民和縣),最後不敵李孝謙退到蘭州。
為了防備李孝謙的侵入,尚倫欽便在烏逆水與黃河的交匯處修建石堡,石堡建在黃河南岸,站在上面可以清清楚楚觀察到黃河東西兩側以及對面烏逆水的狀況。
石堡建有三門,除了東西兩門,面對黃河的還有一處水門,水門有鐵柵欄,水門裡面有泊位,從石堡裡面可以方便的坐船到蘭州。
橫刀都五百人一路大搖大擺地滑行在烏逆水上,一個時辰後便抵達黃河,稍事休息後便直奔石堡水關而來。
水關高約一丈、寬約三丈,鐵柵欄是由幾十根拇指粗細的鐵條製成,中間還有兩道橫鐵條,柵欄上面有提拉的裝置,以便船隻進出。
水門裡面,鐵條外邊可以容納四五十人。
當夜北風呼嘯,大風漫卷著雪花,加上從北邊吹來的風沙,窩在屋子裡的人能聽到外面的動靜就見鬼了。
橫刀都大部分都蹲在石堡外面,二十人進到水關,每人從身上逃出了一件奇形怪狀的東西,看著像刀子,不過表面很粗糙,尾部還安裝了木柄。
這就是燕軍控制陰山一帶後收穫的寶藏之一了,當虞部的人發現了一塊特殊的“石頭”,說是晶瑩剔透又異常堅硬時,李晟基立馬就想到了金剛石,於是便有了眼前這些特殊的工具,不多,全軍也就二十把,全部在這裡。
大半個時辰後,鐵柵欄下半部分被卸下來了,五百橫刀都四百人舉著雙手橫刀,一百人舉著山地弩摸了進去。
……
廣武縣。
廣武縣矗立在烏逆水的河川東側,有南北兩座城門,城牆高兩丈,雖然只有兩座城門,卻修建了四座城樓。
大風、暴雪,城牆上雖有士兵駐守,不過全部窩在城樓裡。
七峰都抵達後,將一千人分成兩隊,每隊五百人,分別由韓令坤和王審琦帶領,摸到靠近烏逆水這一側的城牆牆角處,甩出虎爪飛索後,便一個個爬了上去。
此時的城樓,主要了望對面的情形,對側面的情形關注很少,何況還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
廣武縣削減到只有一千五百人駐守後,守將便將士兵分成兩撥,五百人在城牆上值夜,一千人在軍營隨時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