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洛陽行Ⅱ(3)(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李晟基回到住處,心情鬱悶,罕見地衝人發了大火。
晚上也茶飯不思,橫刀都的將士估計是大人在皇上那裡受了委屈,又不知原委,也是上下忐忑不安,特別是橫刀都的都頭楊重貴,此人倒是對大唐忠心耿耿,見自己的上司從皇宮回來悶悶不樂,也不知道如何勸解。
正彷徨間,門口來了兩人說是要拜見燕王,楊重貴趕到門口一看,確實有兩人,都是四十歲上下,一位是漢人打扮,身著一身刺史的官袍,另外一位卻是胡人打扮,再仔細看時,二人都似漢非漢,似胡非胡,都是高鼻深目,偏偏膚色偏黃,漢人打扮那位神態恭敬,身材中等,留著長鬚,胡人打扮那位身材高大雄壯,留著一撮短鬚,面上頗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
“煩請通稟,就說伊州刺史陳金、馬軍指揮使朱邪肇興前來拜見燕王大人”,漢人打扮的那位說道。
“伊州?”,跟著李晟基久了,今年二十歲的楊重貴也大概知曉伊州在何處,這個地方不是在胡人手裡嘛,怎麼堂堂的刺史大人和馬軍指揮使跑到洛陽來了。
“二位稍後,我這就去回稟”
等楊重貴跟李晟基說了,李晟基也是很意外。
伊州,就是後世的哈密,熟知歷史的他知道,史書上一直有一位陳姓將領,說是自天寶年間就在伊州鎮守,最後到大宋時還駐紮在那裡,當時大宋的人聽說遙遠的伊州還有一位漢人將領世代鎮守著此地,也驚訝非常,可惜當時大宋孱弱,西面隔著西夏、回鶻,也只能安撫慰問,根本沒有實質性利用這一點,後來這陳姓將領便湮沒在歷史長河裡了。
至於還有姓朱邪的人,李晟基更是驚訝異常,難道沙陀磧附近還有沙陀部的人?不是都跟著朱邪赤心來到大唐了嗎?
“快快有請!”,這二人對自己將來的河西、西域的經營可是大有用處,李晟基趕緊吩咐楊重貴將二人請進來。
這時李晟基的心情稍稍緩和了一些,乾脆整了一桌酒菜,加上楊重貴,四人便在後院吃起來。
原來二人此次來洛陽是接受朝廷冊封的。
席間李晟基與那位叫朱邪肇興的人略一交談,沒想到這人從輩分上算起來還是自己的侄子輩,多半是李存勖老年得子,弄得李晟基兄弟現在的輩分走到哪裡都顯大。
席間,李晟基靜靜地聽陳金講著伊州的事情。
“殿下,我陳氏自天寶年間便奉命駐守此城,當時城裡大部分都是胡人,漢人很少,河西道路斷絕後,城裡的唐人只得與胡人通婚,加上來自其它四鎮的唐人,現今伊州城有丁口近三萬,大部分都是唐人的後裔,先祖與中原隔絕後,從沙州引進了不少讀書人,興教育,維持中原風俗,現今城裡有學館一座,寺廟一座,道觀一座”
聽到這裡,李晟基不禁有些佩服陳金的這位先祖了,如果說沙州得益於隋煬帝楊廣滅亡南陳以後將江南一帶的豪族富戶遷到彼處,最終導致了歸義軍的興起,而像伊州這樣真正孤懸於異域的“番邦”城池能經過一百多年還保持了中原風貌,用苦心孤詣來來說亦不為過。
“伊州北面,越過天山,有一個大湖,名曰蒲類海,湖邊一直居住著草原部落,前唐末年以來,由一個原沙陀磧遷過來的部落,叫朱邪部,亦叫處月部,原是西突厥的一支,講突厥語,幾十年來,一直是該部落佔據著蒲類海一帶”
“我伊州陳氏與處月部以前也有一些齷齪,不過自回鶻人佔據高昌、庭州一帶後,伊州與蒲類海的往來就密切很多,不瞞殿下,如今伊州漢人與蒲類海處月部牧民是世代姻親,已經不分彼此了”
“這位朱邪肇興將軍便是處月部的首領,現任伊州馬軍指揮使”
李晟基心裡一直有一個疑問,區區伊州、蒲類海,附近無論是歸義軍還是高昌回鶻都比他們強大的多,他們能在夾縫裡屹立不倒,必然有獨到之處。
等李晟基將這個疑問提出來,陳金臉上也閃過一抹傲色,“不瞞殿下,自先祖掌管伊州城以後,便不斷加高伊州的城牆,到如今,已經有十丈之高,加上城裡還有五千精通長槍的騎馬步軍,更有蒲類海的朱邪將軍守望相助,伊州百十年都穩如泰山”
“另外,大唐將我等劃歸歸義軍管轄,我等又與高昌汗國聯姻,才有今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