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尾聲(第1/2頁)
章節報錯
沉吟半餉,李彝殷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眾人聽了都覺得向洛陽方面服軟是上上之策,連一向“雄才大略”的李彝景也是如此,現在他不敢想太多了,能在後唐疆域裡得到一地,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就是他最大的心願了。
見大家都傾向於洛陽,李彝殷點點頭,他心裡也是如此計較,“不過也不能任由朝廷將我等遷到內地,坐等老死”
李彝殷站了起來,他的書房也掛著一幅輿圖,“我等皆是馬背上長大的,豈能蹉跎一生?我決定了,如果朝廷同意將我等遷到雄武軍,由我等來對付吐蕃諸部,豈不是兩全其美”
“如果朝廷不同意,大不了魚死網破”
李彝殷的所指的雄武軍是駐地在秦州今甘肅天水附近)的節度轄區,其西邊的渭州、洮州、岷州、蘭州等州縣現在都被吐蕃人幾個部落佔著,秦州正是後唐的西部邊境。
李彝景、李彝恭聽了眼睛一亮,李彝殷這招確實高啊,隴右地帶還有大量的党項部族,如果李彝殷能成功入主秦州,振臂一呼,將大量本族人丁遷到秦州一帶,幾萬騎兵嘯聚的盛況將很快恢復了。
屆時,是攻佔渭州、洮州、岷州等地,還是挾兵自雄,都是兩可,經營得好,又是一個定難軍!
李彝殷也摸透了漢人皇帝的心思,讓他們這樣的“胡人”去攻打另一撥“番子”,估計李重美十有八九會同意。
再說了,李晟基幾路大軍,對東邊、西邊、北邊圍得死死的,單單放過了南路,其不想硬攻城牆的心態也昭然若揭。
果然,十日後,在安重榮、劉景巖攻了幾次城池未果後,李重美派人來了。
來的正是李晟基的“恩師”薛文遇。
等薛文遇將皇上的旨意一說,李晟基也有些遲疑。
這李彝殷如果到了秦州,過不了幾年,必定又是後唐的大患,如果他盡得隴右之地,實力還勝以前。
自己百般思慮,算來算去,最終還是漏了這一點,早知如此,自己的後手一開始就應該上了。
他的後手無非就是兩點,一是讓城裡的韓老六說動賀慕嶽倒戈,這個難度較大,不過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二是用黑火藥炸城門,不過就是將城門開啟了,也要面臨巷戰。
這也是他遲遲未發動的原因所在,他心中理想的情況是:炸了城門,而同時賀慕嶽倒戈,屆時統萬城可一鼓而下。
“恩師,皇上的旨意已經下了,我等只好遵命,不過,我有一個提議,李彝殷可以帶走党項兵、民,城裡的漢人必須得留下來”,李晟基想了想便對薛文遇說道。
“理應如此,庫裡的糧草也只能帶走一半”,薛文遇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