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轉瞬即至。

李晟基“又”回來了,不過他卻不同意送還契丹軍的俘虜,還說要拿媯州來換。

這下不要說耶律劉哥、蕭撻野了,就連韓匡凝也是惱羞成怒。

耶律劉哥的援軍也到了,就是河東的蕭思恭的三千騎,另外石敬瑭還給他派了一千弩兵,同時將銀州的五千石糧食也押過來了李彝殷扣了一半下來),這次李晟基並沒有出兵阻截,四千人安安穩穩來到耶律劉哥的大營。

耶律劉哥一聽石敬瑭原本給他送了一萬石糧食,卻被野利狐扣了一半,心裡也是激憤異常,不過眼下雙方的大敵是李晟基,自己也只能忍氣吞聲。

有了四千援軍,加上李晟基的出爾反爾,耶律劉哥不理韓匡凝的勸阻,決定聯合李彝殷不計傷亡地攻打北大營。

其實李晟基當然不是出爾反爾,只不過欺騙耶律劉哥等人罷了,他現在的核心目標就是拿下統萬城,如果就這樣放耶律劉哥回去了,自己的雲州空虛,耶律劉哥回去後盡起大軍進攻雲州,那自己就力有未逮了。

當然了,激怒耶律劉哥,讓他儘早發動進攻,則是“一石二鳥”的另外一隻鳥。

所以,就在夏州附近擊破耶律劉哥則是拿下拿下統萬城的前提,這也是他將嶽軍候的獨立團和一千弩兵加強到北大營的初衷。

第二日,統萬城李彝殷率領一萬五千騎、五千步軍出北城,浩浩蕩蕩向北大營開進,耶律劉哥除了命令蕭撻野五千皮室軍和一千弩軍鎮守大營外,盡起自己一萬媯州皮室軍、蕭思恭的三千騎向南進發,目標也直指北大營。

兩路大軍抵達北大營附近後,耶律劉哥一萬大軍在北面,李彝殷的五千騎、五千步軍在南邊,另外五千精銳的鐵鷂子則作為預備隊,防止李晟基其它部隊的突然襲擊。

北大營現在有高彥平的飛龍旅三千人、赫連震的興夏都兩千人、折從遠的府州騎兵兩千人、楊信的麟州騎兵一千五百人,共計馬軍八千五百人。

姚靜的弩兵三千人從南大營那邊抽調了一千人),府州、麟州兩州步軍四千五百人,步軍共計七千五百人。

加上李晟基的橫刀都,共計一萬六千大軍。

按說有這一萬六千大軍,北大營完全可以出營接戰,一舉擊退兩路大軍,不過自從無定河糧道打通,特別是消滅了橫山的一萬党項騎兵後,李晟基的糧草充足得很,他反而不想讓耶律劉哥這麼快就敗退回去。

就算耶律劉哥大敗回到媯州,回去之後與耶律德光一商量,沒準就會出動大軍偷襲雲州,所以,讓耶律劉哥在夏州待得時間越長對他越有利。

來到夏州後,他總算對府州、麟州的軍隊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

折從遠的軍隊,無論是馬軍還是步軍,除了裝備稍差一些,戰力均與佑國軍相差無幾,而楊信的府州軍,馬軍戰力也不錯,但步軍就差一些,估計與河東的府軍差不多。

想想也是,歷史上折從遠偏隅於大宋的一角飛地,在党項、契丹兩大勢力的夾擊下穩如泰山,還屢次配合宋軍出擊橫山,沒有一支強軍是很難辦到的。

而楊信的麟州軍在歷史上卻籍籍無名,一方面是因為楊家的傑出代表楊重貴出走河東,投靠了後漢的劉崇,最關鍵的還是楊家的戰力與折家相比差了許多。

折家的騎兵是由折從遠親領,而步軍則是有他的的大兒子折德扆率領。

楊家的騎兵卻是由楊信的二兒子、才十七歲的楊重勳率領,楊信自己親領步軍。

兩家的騎兵除了騎士有甲冑外,馬匹都沒有著甲。

大營的防守自然以府州、麟州的步軍為主,加上佑國軍三千弩兵的配合,赫連威的忠義都也全部下馬當做步兵用,這樣的話,一共六千步軍,又有強橫的破軍弩,防守起來還是很輕鬆的。

不過李彝殷、耶律劉哥二人知道成敗就在此一舉,在騎兵弓箭手的掩護下,每天的進攻都非常猛烈,五天後,楊信的一千五百麟州軍幾乎被打殘了,而折從遠的三千府州軍也傷亡了一半,最後李晟基不得不將忠義都全部押上,橫刀都也加入到府州軍那邊去。

李彝殷的五千步軍也幾乎被打殘了,蕭思恭的三千騎也所剩無幾。

這時,無定河南岸的李承基動了。

姚猛走後,南大營還剩下契必信的忠勇旅兩千五百人在進攻乙室斤大營時傷亡了近五百人)、赫連威的忠義都一千四百人橫山戰役傷亡了近一百人)、三個步軍都三千九百人、一千弩兵,一共八千八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