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這只剩四個多月了,感覺時間上有些緊張, 不過洵哥你的親事家裡早就準備了多年, 如今都十九了, 確實該早些成親了。”

“可不就是,我家裡都一男兩女了, 阿洵這還沒將人娶回家, 如今好不容易美夢成真, 確實要抓緊這點兒,不然再等下去都要及冠了。”

氛圍熱絡的雅間中, 眾人就好友即將成親之事談興正濃,說起來大家也是一起長大的, 誰知道崔洵會是他們這些人中拖到現在才成親的老大難呢。

不過, 如果成親物件是宣國公府那顆明珠,倒也有值得等待的價值。

說起來也是唏噓, 當年在座的還有人心儀蘇怡安呢, 可南山事件一出, 崔洵算是徹底和蘇家掛了鈎, 不提同宣國公府關系如何,就英雄救美這一遭,就比下去了太多人。

當年事鬧得太大, 涉及的貴女多且身份貴重, 由帝王與宮中太後背書,後來雖鬧過些捕風捉影的坊間傳言,但總體這些貴女們的處境已是極好。

蘇怡安又是被賞賜又是被褒獎, 也惹了不少人注意,可惜當時她年紀還小,宣國公夫妻也護得厲害,這婚事上就一直不明朗,後來有人家心動想要攀附或者真有兒郎中意她的,面前卻多了崔洵這只攔路虎。

身份才華相貌出眾,深受宣國公夫妻喜愛,且對蘇怡安有救命之恩……自然而然,這之後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

在外人看來,明遠侯府同宣國公府兩家是早有默契,即便有人心中不甘,覺得親事未定尚有可圖,奈何宣國公府拒絕親事的口風太過堅定。

所以,等後來明遠侯府大張旗鼓提親且得了蘇家應允時,眾人只覺塵埃落定。

一個崔洵,一個蘇怡安,說起來也算是郎才女貌,這兩人定了親事,雖然有一大票人會傷心,但其實也解脫了不少人,不然總有人情竇初開要惦記。

雖則崔洵這幾年或遊學或操持家業頗為忙碌,但大家感情到底還在,尤其是隨著許多人慢慢成婚生子,他這邊還未將美嬌娘娶回家難免惹來不少調侃與嘲笑。

對此,崔洵向來是一笑而過,懂的人自然能看出這人眼裡的春風得意,想來即便還未成親,這和心上人之間也恰是蜜裡調油,不懂的人雖則笑話他,心中卻難掩豔羨。

要知道,蘇怡安越長越大,那容貌就越是招人,雖然她向來交際少,但僅有的幾次陪同雙親連同崔家一起出席的場合也足夠驚豔。

彼時她和崔洵以未婚夫妻的身份成雙成對,不知惹來多少嫉妒豔羨,就算再挑剔的人都得捏著鼻子承認,天作之合不過如此。

現在,這樣兩個人終於成親,大家自然不免唏噓感嘆一番,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慶祝與恭喜。

“洵哥,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兄弟保證盡心盡力。”這是同崔洵關系不錯的性情爽朗之人。

“阿洵你就好好準備等著當新郎吧,到時候咱們是鐵定要看新娘子鬧洞房的!”這是唯恐天下不亂的。

“你成親的日子我人不在京城,現在只能提前恭喜了,”說話的人端起酒杯,“希望崔兄如花美眷在懷,金榜步步登高。”

眾人說著道賀之語,即便崔洵自問自己性情沉穩,如今也不免笑意連連。

兩輩子,終於能風風光光將蘇怡安娶回去,也不怪他激動。

酒過三巡,大家酒酣耳熱,有好熱鬧的遣了小廝去尋樂子,也有穩重的低聲同崔洵議論著京中大勢。

“你早些成親也好,如今宮中形勢不明,聽說陛下身體欠安,幾位皇子爭得厲害,避避風頭也好。”那人道,“我此番出京既是出外歷練,家裡也想著避避風頭,畢竟身為皇子外家,掣肘多多,就算自己不想捲入,也難免招人記恨。”

身為六皇子外家,奪嫡之爭中很難置身其外。

“安心去歷練,京中我會看顧。”崔洵道。

作為這幾年他用心經營的同盟,平日裡人情利益往來早已結成了一張大網,他需要對方的支援,對方同樣離不了他的幫扶。

大家互惠互利,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輩子身份處境不同,崔洵做事有弊有利,不過他的目的並非爭權奪利,只要能守住西北門戶,抵禦戎狄南下,他答應那老道的事情就算完成。

上輩子該爭的該搶的他從沒鬆手,在滿足自己的野心上也毫不客氣,漫長的十五年,從十八歲到三十三歲,崔洵過得可謂是十分精彩。

從泥濘中爬起,費盡心機鑽營,到投靠皇子,藉助別人的勢,自己逐漸掌握勢力,什麼滋味都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