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又說了另一個過程,這過程像楊如君的妻子郭群英所說過程相同,那就是這張祿山想置楊如君於死地,因為楊如君被眾人制服了,那張祿山還猛然上前刺出一劍,如果不是唐永旺迅速擋了一劍,那楊如君早就被張祿山一劍穿心了。

徐知證又傳喚了石明,石明所說過程和吳琳所說過程一個樣,石明說當時捉了楊如君時,楊如君大罵張祿山狼子野心,是個蛇蠍心腸的人,說自己瞎了眼怎麼認識他這種人。過堂審訊時,他死活不承認自己殺了後院的兩個護院,至於殺死另一個護院,那是被逼無奈,是自衛。

徐知證問:“在張家被暗殺的兩個護院屍體檢查了嗎?”

“檢查了,我們鎖住楊如君後,在押到牢房途中時,半路上唐頭突然想到什麼,他就叫我們押著楊如君先回牢房,他說自己要到張家走一趟。我問他幹什麼,他說去檢查屍體,唐頭應該檢查了。”

徐知證踱起步來,他又復喚了唐永旺,問道:“那張祿山家被暗殺的兩個護院的屍體你檢查了嗎?”

“檢查了,都是貫穿刀傷之死。”唐永旺急速答道。

“當時你為什麼要擋張祿山一劍呢?”徐知證又問。

唐永旺略沉思後就道:“畢竟我們相識一場,心有些不忍,再說也是不自覺的舉動。”

唐永旺有些即刻的慌亂,徐知證叫他馬上把過程行文寫好立即送來。

看著唐永旺的背影,徐知證陷入了沉思。一會兒唐永旺送來了過程行文,徐知證仔細看了一遍。過程和所說一樣,加了石明和吳琳所說的細節,還說明這幾名死者都被死者家屬各自領走安葬了。

徐知證問唐永旺那張祿山家被暗殺的那兩個護院埋藏在什麼地方,唐永旺說不知道,然後徐知證叫他把這兩個護院家屬的住址寫下來交給自己。

被詢問完後這唐永旺走了出來,他感覺背後有雙眼睛在追蹤審視著他,儘管他沒有回頭看。他感覺後頸項有絲冷嗖嗖的涼意,這涼意透骨,他不禁打了個寒顫。他有些後悔起來,自己不應該這麼貪,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有種感覺,自己很可能陷進去不能自拔。雖然他不識得查問自己的人是誰,但他知道這個人官位一定很高,不然這個知縣大人不會立在旁邊唯唯喏喏。

他邊走邊想,覺得事態嚴重,他慌忙跨上馬背向張家莊急馳。

徐知證詢問了唐永旺後,也上了馬。徐知證打算在夜裡掘墓檢查,他要檢視死者的傷口,檢查這傷口到底是劍傷還是刀傷。

徐知證在見到楊如君後,他根本不相信眼前這個楊如君會做打家劫舍的事,還透過接觸楊如君的妻子郭群英,更不相信楊如君能做出這種來事,因為郭群英善良純真,不可能有這麼個日間為民夜間為盜的丈夫。還一個原因就是在整個事件中,這楊如君不可能接連兩夜來搶劫同一家,這是有違常理的。

他懷疑捕頭唐永旺和張祿山共同設計陷害楊如君,以侵佔他人財產。但是讓他想不通的是這個捕頭唐永旺為什麼不讓張祿山一劍刺死楊如君,按當時的情形,這張祿山殺死楊如君情有可原,因為張家一時死了三個護院。這唐永旺為什麼要為楊如君擋這一劍?如果唐永旺和張祿山是同夥,當時楊如君一死,不一了百了嗎?後面就沒有對博公堂所說演習這一幕,這樣不更安全嗎?

徐知證確定不了原因,所以不敢明目張膽的開棺驗屍,開棺後死者如果是死於劍傷,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這張家兩個護院是張祿山自己殺死的,那楊如君所說的是演習就能成立,同時這唐永旺脫不了干係,因為他說兩個死者是死於刀傷。

如果死者的傷口還是刀傷,那他就徒勞無功而不好收場了,所以他白天先找到死者的墓,然後夜間進行。徐知證有些後悔,後悔自己應該先盯著唐永旺的,因為很有可能唐永旺有所行動,因為吳琳和石明都能看出問題,他做為一方捕頭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端倪。

其實徐知證想的是對的,如果當時跟蹤唐永旺就會收有大效。事實上這唐永旺的確參與其中,但不是先參與進來的,而是後來硬上的。離開縣衙後,這唐永旺就在急速的在思索,他心想:“這事怠慢不得,得馬上和張祿山商量對策”因為他和張祿山現在已經是一個繩上的螞蚱了,那夜和楊如君及兩個楊家護院打鬥的情形歷歷在目,當時他就發覺有問題。

唐永旺對張祿山的懷疑是在那晚前院伏擊劫匪時產生的,既然是劫匪,不可能反應如此遲頓。三個蒙面人悄悄摸進前院時,這張祿山就立即衝了出去並迅速劍挑了兩個措手不及的劫匪,速度之快,招式之狠辣讓唐永旺要重新調整對張祿山的看法。

還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另一個劫匪,開始時不知道是楊如君,當時張祿山傾刻間殺了二人後,唐永旺發覺這楊如君有驚訝的表現,因為他好像根本不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事一樣,整個人定在哪兒一動不動。

當張祿山衝到面前那一刻時,這楊如君還在發愣中,所以一時慌亂的舉刀架住張祿山一劍封喉的殺招,這些情形都被唐永旺看在眼裡。

唐永旺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當追到楊如君家時,這唐永旺才知道劫匪是楊如君。當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前確實就是楊如君,這楊如君還真真實實的來到張祿山府上搶劫了,並在他眼前殺了人。

眾人圍攻,這楊如君最終不敵,就被拿住了。就在此時那張祿山還上前猛刺一劍,這一舉動讓唐永旺感覺張祿山有種迫不及待的心情,他覺得有問題,所以情急之下擋了張祿山刺來的一劍。後了在楊如君家裡又搜出張家的銀錠,這都是事實。之後楊如君和張祿山對罵時,這唐永旺才隱隱知道其中有隱情,脈絡才漸漸顯現。

喜歡徐知證傳請大家收藏:()徐知證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