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不可能怪我們手筆太大。

當初大軍征戰之時此地只是用來訓練新兵、囤積物資,規模自然不需要太大。

如今戰事結束,各營精銳皆進駐涼山大營,整軍備戰,還有新兵源源不斷地從各州送來操練,此地相當於是三州最大的屯兵地。

營地擴建是必須的。”

遊康在一旁補充道:

“如今的涼山大營可不止能駐軍、訓練,更是涼州城外的一道堅固屏障。

我們從山腳到半山腰深挖了好幾道壕溝、構築防線,平日裡可以用來囤積糧草,若真有一日燕軍殺到腹地,我軍隨時可以撤入山腰防守,防線必固若金湯!”

“唔,你們說的也有道理。”

顧思年頻頻點頭,輕聲問道:

“那擴軍之事進展如何了?”

“各郡縣徵兵事宜基本已經結束,新兵已經分派到各營、各軍。”

褚北瞻沉聲答道:

“按照王爺的吩咐,左右騎軍、雲驤衛擴軍至兩萬、鳳字營、望北營等五營精銳擴軍至八千。

這些都是頭等野戰主力,所以咱們優先補充的是有過征戰經歷的老卒、配以少部分青壯新兵。

至於步軍各營以及分散在各城的駐軍則會多補充些新兵,透過長時間的操練去提升戰鬥力。

三州兵力差不多的二十萬上下。”

“兵源呢,都是三州本地青壯嗎?”

“那倒也不是。”

褚北瞻笑道:

“聽聞王爺主掌北涼道,邊關六鎮有不少百姓都慕名而來、舉家遷移三州,尤其以雍州、琅州百姓居多。

他們中有不少熱血青年,嚮往著保家衛國,踴躍投軍者甚眾。

這些人可都是衝著王爺名聲來的啊,咱們可算是開了眼了,哈哈哈。”

“竟有這種事?”

顧思年微微錯愕,不過臉上很快露出了笑容:

“來吧,都來吧,北涼三州的荒地多得很,急需充實人口,哈哈哈。”

顧思年滿臉笑意,北涼三州地域遼闊,因為這麼多年的戰亂,大批百姓或逃難、或慘死,頗有些地廣人稀的感覺。

北涼道想要繁盛富足,首要的就是人丁興旺,維持二十萬的征戰兵力更需要大量人口。

靠本地百姓一代代的繁衍那要等到猴年馬月?所以吸納百姓入涼也是個好辦法,反正都是大涼的子民。

褚北瞻緊跟著就說道:

“王爺,這些天我們與蘇大人多次碰面商討,有幾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