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中並沒有常人對顧思年的敬畏之色,更多的是一抹崇拜,對孩子們來說能過上今天的日子多虧了顧思年率兵收復三州。

他們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道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就喜歡誰。

顧思年笑眯眯地蹲下身子,撫摸著一名孩童的腦袋:

“多大了?”

“十三了!”

男孩子昂這個脖子回話,小臉蛋紅撲撲的,略有些粗糙。

“叫什麼名字?”

“張元。”

“會寫自己的名字嗎?”

“會!”

男孩很自豪地點了點頭:“是翁老先生親手教我的。”

“哈哈,很好。”

顧思年笑意盎然:“讀了書,以後想做些什麼?”

“當然是參加科舉,考試,然後回北涼做官,成為和翁老先生一樣的人,能為鄉親們做點好事。”

“唔,不錯,有志向!”

顧思年豎起了大拇指,又看向另外一人:

“你呢?”

“我不想做官,等我學了些本事就回村裡,教同村的孩子們讀書認字。”

“不錯,做官也好,留鄉也罷,只要能讓自己學有所用,那你們今天付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一群孩子圍著顧思年他們嘰嘰喳喳,熱鬧了好久方才依依不捨地散去,然後樓閣中再度響起了朗朗上口的讀書聲。

顧思年目光閃爍,唏噓不已,之前在北涼三州見慣了沙場征伐、腥風血雨,像這樣的讀書場面還真是讓他覺得另有一番風味,輕聲問道:

“翁老前輩,來書院中教書的都是些什麼人?既是求學,老師可是很重要的。”

“老夫在三州找到了一些隱居山野的讀書人,他們聽聞要在北涼建書院,欣然同意出來教授孩子們的學業,還有一部分是從中原入涼的學子,他們的能力一時間還不足以進入官場,就先在書院中教書育人。”

“嗯,安排得很好。”

顧思年微微點頭:

“日後你們這些經略使大人、刺史大人若是得空也可以來書院中走走看看,傳授學識,不一定非要成才,但首先得成人。”

“諾!”

眾人齊齊彎腰,顧思年更是十分欣慰地說了一句:

“用不了十年八年,讀書種子就會在北涼道遍地開花,咱們也算是不負百姓啊~”

大家的臉上不約而同地露出一抹笑意。

“王爺!蘇大人,翁大人!”

幾人正欣慰地看著莘莘學子讀書求學,涼州刺史杜成鳴卻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京城有旨意傳來。”

“京城的旨意?”

顧思年好奇地扭過頭來:“何事?”

“禮部來旨,說陛下已決定於今年秋季離京巡邊,巡視北涼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