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一詞來自於梵語, 它本是一種鬼怪的統稱, 其中或分男女夜叉以行動迅猛著稱,還有長翅膀的天夜叉與頭發冒著綠色幽光的地夜叉之分,皆是面目猙獰讓人見之則心生恐懼。

當然,這些有關夜叉的描述都來自於民間野史, 在那些傳聞裡還說黑暗中的鬼物,它們以吸吮人的血肉為食。不過夜叉也會搖身一變,在佛經故事裡因收到佛祖感化了,成為了天龍八部眾的護法之一。

正在唱反調的孫老闆沒管夜叉的來歷如何, 他直接說起了三百年前的往事。

“我家祖輩從前唐起就住在昐村,那裡原本有一座寺院, 聽家裡的老人說一到年節佳期寺院都會舉辦廟會。

有一次在青天白日之際,廟會正好演到小孩爬杆子雜耍。誰想到天上突然飛來一隻似人非人的怪鳥,它的身形與人形相似但有著一張鷹臉, 那怪東西一下子就把爬在杆子上方的孩子給抓走了。”

這一突如起來的變故讓參加廟會的人都大驚失色, 正在村民們不知該怎麼辦才好之時,有人說不如請官老爺幫忙一起找孩子。

當年時逢章仇兼瓊鎮守蜀中, 這位在川任期八年,大力興修水利等民生工程,與蜀地讀書人的關系也不錯, 還較好地處理了與吐蕃、南詔的關系。不過因為章仇兼瓊曾經保舉了後來的楊國忠入朝, 可想而知在安史之亂後, 章仇兼瓊因此事未能有被編撰入史書立傳的資格。

恰是如此, 想要了解章仇兼瓊所經歷過的事情, 只能從其他史籍裡找到零星片段。

孫老闆說起當年村民去求助的官老爺,正是恰好路過的章仇兼瓊。

“章仇大人派出人手到處尋找,幾天之後終是在相隔較遠的佛塔高頂上發現了孩子。孩子一開始有些痴傻,特意請道士收驚後,他才慢慢恢複了。事後詢問得知,抓走孩子的怪物與壁畫上的非天夜叉很像,夜叉每天不知從哪弄來了野果也孩子吃,卻是一直把他關在了佛塔最高層。”

世事變遷,盡管五代十國時期蜀地沒有受到過重的戰亂沖擊,但是曾經的寺院與佛塔都已經化作煙塵。

即便孫老闆說世代居住在昐村,而昐村也早已變了又變。在宋朝建朝之後,昐村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孟慶家在村東靠山一帶為種植了大片的花卉。孫老闆就是指在花林是曾鬧過夜叉的寺院所在。

孟慶聽著孫老闆說得有鼻子有眼,這人與他一直不對付。孫家是做木頭雕刻生意的,照理來說他們兩家一個養花一個搞雕刻根本吵不起來,誰想就是一兩次沒把樹木賣給孫家,這就讓孫家給記恨上了。

“老孫,你這故事編的可真沒道理,天知道三百年前都發生過什麼。靠你兩張嘴皮子就能坐實一切了?”

孟慶認定孫老闆就是來破壞氣氛,即便他家那一塊真的飛來過夜叉,三百年足夠讓夜叉斷了對他家的偏好而沖著孫老闆這個胖子去,誰讓他肉多吃起來過癮。

誰知孫老闆還不依不饒了。“我怎麼就沒根據了?這事情是能查的,一看你就不讀書,《太平廣記》可不都寫得清清楚楚。”

月枕石聽到孫老闆把太宗皇帝命令人編寫的《太平廣記》搬出來,如果不是他聽得旁人就那一套書談起過夜叉而是自己一一去讀,能在那樣一套大部頭的書裡找出這一則例證也著實是一種執著。

在場的也不是聽到《太平廣記》就不敢嗆聲孫老闆,有些讀過幾本書的便開口說話了。

先是八卦起了楊貴妃與楊國忠的親屬關系,又是談到昔年楊國忠還叫楊釗時在章仇兼瓊手下做事,一會說楊家兄妹兩人怎麼得到了榮華富貴,一會有說安史之亂與其兩人的關聯。

如此等等,是在佐證因為與楊家有過牽扯,章仇兼瓊的往過記載並不詳細。因此即便是《太平廣記》有過一段記載,可是原文並未談及到具體的何年何地僅是說起了是在蜀中,故而無法用來引證孟慶所在曾經真的出現過夜叉。

一場閑聊漸漸發展成了考證文獻的辯論,這是因為花市時而有文人墨客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