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之行,除了全力出手,對目前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有了徹底的瞭解外,陳楓還接觸到了正統修行人張誠,也看到了他的法術,丹青手。

一手探出,輕飄飄地捏住呼喊出的靈力,動作不大,毫無煙火氣,看似很簡單,但越簡單,其中的技巧越難,需要的感悟和對修行的理解越深刻。

大道至簡,修行的根本在境界。

這是陳楓這幾日摸索出來的修行體會,他之前並不是很自信,不知道猜測對不對,直到看見法術丹青手,他才真正堅定了這份體會。

陳楓不懂正統修行,但他可以推測修行本質,他的起點很高,一踏入修行之門,便開了紫府空間,有了元神化身,更有池塘大的靈力池。

這些就是他推測修行本質的基礎。

只是這些來的太輕易了,一夜之間,從普通人變成修行人,突然自己都不瞭解自己了,這種變換太突兀,太虛幻,很不真實。

所以這幾天他其實很忐忑,也很迷茫,整個人空落落的,落不到實處,因為不管是對修行的體會也好,心得也罷,都是他的一家之辭。

都是基於各種傳說,或者小說的設定,然後以一個普通人的心態推測出來的結論,客觀嗎?陳楓不知道,但恐怕不那麼客觀。

推測再準確,也少了一份跳出局外的眼光,少了一個對比的目標。

人看待事物總要有一個錨點,修行同樣如此,陳楓說起來是自行領悟修行,屬於野路子,但即便是野狐禪,也要有錨點,要有大致的方向。

而他給自己設定的的錨點不是其他,正是正統修行者,所以他當時才會有外出尋找修行者的念頭。

雖然因為心境變化,這個念頭對於他來說並不急迫,不過無心插柳,張誠出現了。在張誠身上,陳楓看到了正統修行者的氣度,也見識到了正統的法術,丹青手。

雖然只有一個人,雖然只有一個法術,但修行殊途同歸,一通百通,見微知著,同樣讓他看到了正統修行者的一絲本質,不多隻有一絲,也夠了。

以一絲本質為錨,以之參照,對比自己的推測和修行體悟,陳楓對自己的修行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所有的感悟有了一份踏實感。

這些感悟不是空想,不是瞎想,而是和正統修行不同的另一種修行,是不再空落落,不再虛無,真真切切地落在了實處的獨屬於陳楓的體悟。

有了錨點,有了參照,雖然陳楓的實力並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同樣境界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但他的底蘊卻有了歷史性地提升。

自此以後,修行再不同。

因為他可以直指境界這個修行的根本,不拘泥於形式,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天馬行空也好,推陳出新也好,都可以嘗試,一切隨心。

前路雖然還是有迷霧,看不清,看不明,但他每一步都踏在實處,踏的堅定,踏的自信,擲地有聲。

直到這一刻,陳楓的修行才真正踏上了正途,他的“感悟天地,摺紙提升”的核心理論,才真正有了支撐的。

一切直指境界!

再回到最開始問題,應該如何讓兩人激盪出元神自發引動靈氣?應該如何約束靈氣,讓靈氣順從地進入人體,淬鍊體魄?

或許可以找到某種引導靈力的法訣,再找到某種淬鍊體魄的功法,兩者同時修行,便能解決。

先不說這兩種法訣難不難找,只說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就不符合陳楓的預期,也不現實,因為這兩者都不適合心性不定的小孩子。

如果跳出這個框架來思考,這兩個問題其實只有一個核心,就是提升境界,不管是引動靈氣,還是約束靈氣淬體,都提升到入道境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