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道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心底自我調侃了幾句,陳楓笑了笑,也沒多在意,天才也好,廢柴也罷,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的框架,修行並非按部就班,更不需要框架。
雖然修行時間不長,陳楓對修行也有自己的感悟,修行就像從一點到另一個不知道距離、不知道方位、不知道輪廓的點的過程。
全程未知,所以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走,再回到修行,也就是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感悟提升,摺紙也好,畫畫也好,直接研究功法功法也好,都是因人而異的修行方式,說不上好壞。
或者不該用好壞來評論,而應該用適合來形容,自己適合摺紙,張誠適合畫畫,有的人適合研究功法,還有其他人有更適合的,甚至有人適合兩種甚至更多,都可以隨心地選擇。
如果硬要給天才一個定義,那麼所有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修行的人便是天才,而踏入了修行之路,他的修行方式必定適合自己。
因此每個人修行人都是天才,如果硬要糾結於自己是天才或廢柴,未免有些本末倒置,所以陳楓也只是調侃,調侃了一句,然後在一旁為兩人護法。
感悟的時候,其實並不容易被打擾,這個過程是一種絕對沉浸式的過程,難以分心,不過必要的護法還是要的,畢竟意外無處不在。
兩人也沒有感悟太長時間,大概十分鐘,張諾就回了神,接著再過了十分鐘,張誠也回了神。
陳楓在張諾回神之後,便轉動輪椅離開了,有張諾護持,也不需要他站在一旁護法,今天認了門,論了道,陳楓已然滿足。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需急急忙忙,這幾天過得也很充實,此時正好偷得浮生半日閒,好好地逛逛烏山鎮。
回烏山鎮三年,除了走走隔壁村的大舅家,陳楓真正活動的區域只有這幾百米長的商鋪街,這條街他最熟。
雖然熟悉,但真正踏上商鋪街邊上的綠道,以一種欣賞的眼光重新看這條街,又有些許陌生,或者說平時沒有關注到的一些景象。
街頭的張大爺家的攤子不知什麼時候擴大了幾米,似乎生意很不錯,老人家七十多歲,此時正興致沖沖地坐在攤子前曬太陽,看起來精神得很。
旁邊是同族的堂兄家,他家的攤子倒是保持著原樣,不過多了一條狗,是條普通的土狗,還沒長大,正在一旁玩鬧,看起來活潑可愛。
路邊的香樟樹不知什麼時候長高了一大截,一排排地看著很整齊,利落乾淨,頗有幾分綠道的氣象。
透過香樟樹向道路兩邊看,隱隱約約可以看見整齊的二層小樓,每一家都一樣,雖然不是古風古韻的建築,也有幾分人文韻味。
路上也有人在走,有部分是遊客,三兩人一群,走走看看,不時地停下來拍照,拍後方的烏山剪影,拍面前的同行人,也自拍。
也有戶外直播的主播拿著手機直播著,不多,就一個,當鏡頭掃過來,陳楓大方地對著鏡頭打了個招呼,聽著主播的驚呼,似乎反響還不錯。
陳楓沒有停留,繼續往前走,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景象,都是比映像中似是而非的熟悉感更加深刻,更加真實鮮活的高畫質畫面。
看的越多,陳楓越能感受到商鋪街的生活氣息,鎮上的人和遊客是兩種人,一者是日常的閒適和寧靜,一者是旅行的活潑和驚奇。
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共同組成了商鋪街獨特的氛圍,而自己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